
11月16日,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家级钱币专业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发布讣告称:著名钱币学者、钱币收藏家布威纳(Werner Burger)先生于2021年11月1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5岁。消息称,布威纳1936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青少年时期即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大学毕业后赴中国教学并在香港生活多年。在此期间,他收集了大量我国清代钱币并加以研究,终著成两卷本《清钱编年谱全集》,已于2016年在香港出版。作为一位德国学者,布威纳热爱中国历史文化、醉心于研究中国清代钱币。他以毕生精力和财力收集、整理,中国清代
发表时间:2021-11-18 09:31:21浏览次数:323

11月17日,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从“东方神童”魏永康的妻子付碧处获悉,魏永康已于11月9日因病离世。付碧在讣告中写道:魏永康1983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2021年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同学好友与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这位“神童”的故事早年已被大家熟知。1983年魏永康出生于湖南岳阳华容,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
发表时间:2021-11-18 09:29:57浏览次数:304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下面我人看一看中国几种主要的丧葬习俗。火葬的习俗火葬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在原始社会时,火葬就已出现;先秦时期,关于火葬的记载开始见诸于文献。《墨子•节葬下》记载:“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仪渠国,在今甘肃省境内。此外,许多古代民族如羌族、氐族都采用火葬的方式。东汉时,这种葬俗也开始在汉族民间流传,《东都事略》记载,北宋初,“遵用夷法,率多火葬”。《金
发表时间:2021-11-17 14:06:59浏览次数:872

中国传统的丧葬后事处理,为了尊重祖先,形成了一些理念和操作上的禁忌。如果不顾这些禁忌就昭示着不吉利,同时也是对逝者的不敬。 忌双日出殡双日则有不祥的预兆,认为双日出殡有死两人的含义,因而出殡时必择单日,忌于双日举行。 忌泪洒尸身流传于部分地区的一种说法,如果家中有人亡故,而为死者穿衣服时应忌悲泣,以免泪洒尸身。认为会有状况发生,惊起亡灵。灵前忌有猫出现死者于出殡前,停尸守灵,忌有猫接近,认为有猫触及,或跳越前后,会如死者会骤然而立一般,有祸害家人之意。 忌理发若家中如有人去世,家属或男子在一个月内不得
发表时间:2021-11-17 13:53:52浏览次数:1163

人的一生什么最难?认识自己最难。就像我们的眼睛能洞察四方,却偏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而自省就像是“揽镜自照”,它让我们能清清楚楚看到身上的缺点,并准确改正,从而变得越来越好。传奇人物乔布斯就是个非常善于自省的人。他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是末日,我会去做我今天计划做的事情吗?”如果连着好几天答案都是“否”,他就会立马改变,绝不荒度每一天。不过年轻时,他也遭遇过很多挫折。那时候的他,性格古怪、专横、自负,在公司很不得人心。不仅合伙人跟他闹掰,纷纷离去,连公司的员工遇到他
发表时间:2021-11-17 11:28:26浏览次数:298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如今,被教育内卷拖着走的家长,误以为买了最好的学区房,把孩子送进了最好的学校,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殊不知,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人这一生,每一步成长其实都和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便是开启人生大门的第一步。教育家卢梭就曾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那么,最好的家庭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网上有个问题:“一个有眼界、有思想、有深度的人是
发表时间:2021-11-17 11:09:23浏览次数:363

澎湃新闻获悉,书画家伏文彦先生于当地时间2021年11月7日晚11:45在美国旧金山仙逝,享年102岁。伏文彦曾入室大风堂,师从张大千,并成为张大千上海时期的得意弟子及得力助手。伏文彦先生曾在上海担任中学语文、图画老师,1962年起应邀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美术,改革开放后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89年夏移居旧金山,是美国中国书画代表性艺术家。澎湃新闻特刊发张大千传记作者王亚法及伏文彦先生弟子的相关文章,以作纪念。书画家伏文彦(1920-2021)伏文彦字子美,祖籍河北任丘,1920年8月生于上海,童年居青岛
发表时间:2021-11-17 10:29:16浏览次数:466

据报道, 曾在007电影《巡弋飞弹》中扮演反派角色的爱尔兰演员加文·奥赫利希(GavanO'Herlihy)日前去世,享年70岁。这位资深演员最早凭借电视剧《欢乐时光》声名鹊起,他的经典银幕作品包括《巡弋飞弹》、《风云际会》和《超人3》等。奥赫利希去世的消息由《爱尔兰回声报》于11月9日公布,但死因尚未透露。在《猛龙怪客3》中扮演奥赫利希友的芭比·王尔德(BarbieWilde)也在推特上悼念他的去世:“愿《猛龙怪客3》演员加万·奥赫利希安息。”全面记录《猛龙怪客》系列电影制作花絮的著作《Bronson'
发表时间:2021-11-17 10:07:27浏览次数:314

14日,再过两个月就将满110岁的长寿老人Gaudenzio Nobili在诺瓦拉省丰塔内托达戈尼亚镇(Fontaneto d'Agogna)去世。老人生前被大家称为“Ninì”,并被公认是意大利最年长的男性。意大利今日网报道,Ninì于1912年出生在丰塔内托达戈尼亚镇San Martino地区,明年1月25日他就满110岁了。Ninì的妻子Carla于2000年去世,近几年,他和女儿的家庭一起搬到了Sant'Antonio地区。安莎社Ninì是家中7兄弟里最小的一个,身体一直十分健康。直到最后的最后,
发表时间:2021-11-17 10:02:36浏览次数:311

中国共产党党员,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离休干部李庸同志(享受正厅级工资、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15日在绵阳逝世,享年94岁。李庸同志系四川自贡人,生于1927年11月,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金堂县姚渡乡中心小学、三台县象山中学教师,安岳县征粮工作队队长、兴隆区副区长,中共安岳县委秘书,中共遂宁地委农工部副科长、科长,中共遂宁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绵阳地委农林政治部副主任,绵阳地区人民渠七期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共绵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
发表时间:2021-11-17 09:58:36浏览次数:614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