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伏文彦在美辞世:张大千入室弟子,曾任教上戏

发表于2021-11-17 10:29:16 | 464次阅读

澎湃新闻获悉,书画家伏文彦先生于当地时间2021年11月7日晚11:45在美国旧金山仙逝,享年102岁。伏文彦曾入室大风堂,师从张大千,并成为张大千上海时期的得意弟子及得力助手。

伏文彦先生曾在上海担任中学语文、图画老师,1962年起应邀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美术,改革开放后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89年夏移居旧金山,是美国中国书画代表性艺术家。澎湃新闻特刊发张大千传记作者王亚法及伏文彦先生弟子的相关文章,以作纪念。


书画家伏文彦(1920-2021)伏文彦字子美,祖籍河北任丘,1920年8月生于上海,童年居青岛,对绘画产生极大兴趣,朝夕临摹《故宫周刊》所刊宋元名画而不知疲倦。1937年赴北平考艺专,正值七七事变,后南归,1938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进入“图音学科”,学习中西绘画和音乐,科目包括钢琴、乐理、声乐、素描写生、水彩、油画等,毕业后升入教育系,重点学习中国画,师从汪声远、朱文侯、周碧初、唐云、俞剑华学习山水花卉。1941年拜汪亚尘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教授中国画,并加入“中国画会”。1946年经汪亚尘推荐师事张大千,入室大风堂,成为张大千上海时期的得意弟子及得力助手。伏先生曾对70多年前的拜师过程记忆犹新:“我在大新公司画廊看到张大千先生作品,为之倾倒,萌生拜师的念头。四年后,在上海建国中路汪亚尘老师云隐楼偶遇张大千先生,便私下向汪师吐露欲拜张为师的宿愿,汪师当即应允,并作介绍。按大风堂拜师惯例,在大千先生管家陈德兴的安排下,请蜀园厨师烧鱼翅席,执贽毛料、墨膏等礼物,在李秋君家中,红蜡烛和红围桌的气氛里,我和内人李璞如双双向大千先生磕头,行传统拜师礼。”


伏文彦《幽谷图》1943年 张大千添云霭伏文彦勤奋好学,办事干练,深得张大千嘉许。每逢张大千至沪,即召其侍砚,并得特许,将甫完工之精品,交给他临摹,如是者三年,深得大千先生绘画三昧,画业大为长进。抗战胜利后,张大千长居上海,伏文彦每日拜访,目睹大千绘制精品不下五百余幅。1949年初,大千离开上海,临别前召伏文彦和陈从周,将陶寿伯所刻“大风堂同门会”印章和“大风堂同门录”交于二人,孰料自此师生天各一方,这些重要收藏品,也在后来的运动中忍痛毁掉。每每想起,伏文彦都痛心不已。1946年到1949年,是张大千精品迭出的盛年期,在上海就办过四个大展,每次都是一百张画作,许多都是吸收敦煌壁画和宋代绘画精粹、又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精工之作。伏先生如入宝山,在张大千身边,花大力临摹大千的作品,一丝不苟、分毫不差地把其老师的许多代表作《文会图》《肖翼赚兰亭图》《贵妃上马图》《天竺舞女图》,都用白描勾线的方法临摹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体会到老师的画境、画理,而不是浮浅地看过就算,我当时年轻,就是喜欢,经常勾稿到凌晨3点钟。许多作品,我是在老师的小画室里勾的,也有些是老师许可借回家勾的。这样前后临了六七十幅之多。”这批画稿后来抄家被没收,1976年以后居然完好无损地发还。1989年伏文彦移居美国时,携来旧金山,2010年春,在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展出,惊动一时。


伏文彦《临张大千南国清歌图》稿


伏文彦《临张大千南国清歌图》稿局部


伏文彦《临张大千十二花神图》白描稿伏文彦名列1947年版《美术年鉴》。1949后在上海担任中学语文、图画老师,1962年起应邀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美术,改革开放后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89年夏移居旧金山后,将画室命名为“可定居”,致敬张大千在加州卡梅尔的故居“可以居”。他在旧金山湾区于本地艺术家交流互动,是中华艺术学会资深会员及顾问,对传播中国绘画的笔墨传统有重大贡献。2016年3月在硅谷亚洲艺术中心举办大型回顾展《风雨一顾盼》,并出版同名图录。展出作品75件,从早期勾临大千先生敦煌仕女的白描,到成熟期“尽得翠色迎人,烟云供养之致”的山水画作,涵盖伏文彦一生的艺术轨迹。



伏文彦书对联《落脚莫从流俗走,立身宜与古人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