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什么最难?认识自己最难。就像我们的眼睛能洞察四方,却偏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而自省就像是“揽镜自照”,它让我们能清清楚楚看到身上的缺点,并准确改正,从而变得越来越好。传奇人物乔布斯就是个非常善于自省的人。他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是末日,我会去做我今天计划做的事情吗?”如果连着好几天答案都是“否”,他就会立马改变,绝不荒度每一天。不过年轻时,他也遭遇过很多挫折。那时候的他,性格古怪、专横、自负,在公司很不得人心。不仅合伙人跟他闹掰,纷纷离去,连公司的员工遇到他
发表时间:2021-11-17 11:28:26浏览次数:293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如今,被教育内卷拖着走的家长,误以为买了最好的学区房,把孩子送进了最好的学校,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殊不知,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人这一生,每一步成长其实都和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便是开启人生大门的第一步。教育家卢梭就曾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那么,最好的家庭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网上有个问题:“一个有眼界、有思想、有深度的人是
发表时间:2021-11-17 11:09:23浏览次数:355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别越界。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远近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别小看这些生活里的距离,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距离上。远了生出不满,近了又生出矛盾。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
发表时间:2021-11-16 11:30:14浏览次数:321

作者:洞见·南忘人情世故这种事,不能周全大家,便周全自己。昨天收到读者的留言:大家都说我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这种性格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朋友,但四十岁以后,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每天一下班就瘫在床上不想动弹,说不清到底是身体累,还是心累。看完以后,深有同感。刚走入社会的时候,我们历事不深,生怕得罪旁人,对他人的请求总费尽心思想着去成全。可年岁渐长才发现,想要讨好所有人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走出的怪圈,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甄嬛传》里有一句台词说得很好:“人情世故这种事,不能周全大家,便周全自己
发表时间:2021-11-16 11:19:01浏览次数:371

作者:储杨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拿走的东西越多,留下的就越纯粹。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习惯给生活做加法:见到喜欢的东西,不考虑需不需要,只管买买买;步入社会,忽略自我感受,经营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走得远了,经历得多了,总有一些心事,累加在心头。起初的房子是空的,心是澄澈的,后来,添置的物件越来越多,应付的事情越来繁琐。生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低质。有句话说,会布局人生的人,内心一定是极简的,懂得做减法才是真正成熟的开始。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才能把更多有价值的事
发表时间:2021-11-12 10:56:17浏览次数:393

作者:风无影 · 主播:一凡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做人难也好,累也罢,做到恰如其分,才是最高境界。王小波说:“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好好做人。”“人”这个字,写起来容易只需要一撇一捺,可学做人却要花费一生的时间。生活中,我们会跟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把握好交往的尺度,才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懂得了下面这三个做人的道理,你将受用一生。01做人应如莲藕,留个心眼有退路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与人交往,切勿交浅言深。若是还未相熟,就口无遮拦,既容易给别人留
发表时间:2021-11-12 10:45:22浏览次数:437

短期交往看脾性,一生交往看品行。作者:洞见·yebo马克思说过: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不容易。想要拥有一段长久的关系,总是需要彼此付出,相互磨合。走过半生,才明白,原来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大抵都遵循一个逻辑:尊重是标配,靠谱是高配,厚道是顶配。1尊重是标配席勒说过一句名言:“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尊重。曾看过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故事。在一次巡回表演中,卓别林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两人相谈甚欢,于是这位观众便邀请卓别林到家中做客。对方是个棒球迷
发表时间:2021-11-11 11:38:25浏览次数:362

作者:洞见pumpkin运动,是最强劲的精神药物。《世界日报》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经常运动者会比“四体不勤”者快乐感多出52%;足够运动者的快乐感,比不运动者多了29%。哈佛大学讲师Tal也在多年的跟踪调查与大量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运动,是最强劲的精神药物。这两个研究,刷新了我们对运动的认知。原来运动除了能强身健体外,还能赋予一个人更好的心态和更健康的情绪。01运动,是治疗焦虑的良药。村上春树曾经被创作压力和生活琐事所困扰。为了保持充足精力,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步10公里。在坚持30余年后,
发表时间:2021-11-11 11:32:16浏览次数:471

作者:哲学君·七七《无声告白》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历经世事后,再看来时路,发觉的确如此。有多少人,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貌。有多少事,因为人心浮动,而改变了事物原本的走向。我们总是这样,不愿意接受真相,逃避事实,不愿意接纳自己,欺骗生活,乱了心智,毁了一世。当你感到迷茫时,不如试着换个活法。01接纳低谷,戒掉抱怨知乎上有个问题:“最难熬的那段日子,你是怎么走过来的?”有人答道:“面对它,接受它,看清它,战胜它,跨过它。”诚然。世事变
发表时间:2021-11-10 10:46:32浏览次数:366

作者:洞见muye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穷人,突然一夜暴富,虽然有了钱,但他总觉得自己缺少智慧。于是,他找到一个智者,希望从智者这里花100两银子买点智慧。智者告诉他说,以后无论遇到任何事,你先向前走七步,再向后走七步。回到家已经是深夜,推开门,他突然看到妻子和另一个人躺在床上。这人怒火中烧,冲到院子里拿起一把刀,就要进屋砍人。这时他突然想起智者的话,便向前走了七步,往后又走了七步。走完他就冷静了下来,当他走进屋打开被子,才发现躺在床上的另一个人是自己的母亲。原来天色已晚,
发表时间:2021-11-10 10:40:36浏览次数:472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