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洞见·握书姑娘别等着谁施舍阳光,做自己的太阳。转眼间,2021年就只剩下最后一个月。回望过去的日子,因为不值得的人郁郁寡欢过,因为鸡毛蒜皮的琐事闷闷不乐过。结果常常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2021最后一个月,愿你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不为事烦,不为人忧。把自己这颗心照顾好,就是对这一年最好的交代。01好事坏事,终成往事。过去的11个月里,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工作遇挫时,心生郁闷,久久无法平复;感情不顺时,内心郁结,迟迟不能释怀;遭遇压力时,忧虑丛生,陷入消极情绪无法自拔。到最后心情不断受到牵
发表时间:2021-12-01 14:13:28浏览次数:399

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生在世,话越多,祸患也就越多,能少说就少说。曾国藩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创下十年连跳十级的官场奇迹。官场如战场,曾国藩官场上的成功大多归功于他“戒多言”的原则。曾国藩言:“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有价值的话多说,没必要的话不说。他总结的人生六不说,至今让人受益无穷。不说直话待人要真诚,说话要真实。但是,切记不顾后果,口无遮拦。人都好面子,很多事,不能直接说到人家脸上。你落了人家的面子,下次人也不会给你面子。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顾及别人的自尊,把别人
发表时间:2021-11-30 11:25:59浏览次数:351

作者:洞见Autumn拿回情绪的自主权,做自己的摆渡人。网上有个提问:“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个回答获赞上万:“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受它驱使。”没有谁的生活不烦恼,太过情绪化的人生,是对身心的极大消耗。随着年龄和阅历一起增长的,还应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心情不好时,与其死磕到底,不如学会转弯。事不顺时,读书;气不平时,运动;心不静时,冥想。爱自己,从学会管理情绪开始。01事不顺时,读书作家蔡澜每年春节前都会开放一阵微博评论,回答网友提问。有人抱怨说自己近来事事不顺,觉得人生简直暗无天日,
发表时间:2021-11-30 11:21:03浏览次数:347

作者:洞见Allergy思维方式不对,再努力也是徒劳。《黑天鹅》里有一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很多时候,局限一个人的不是环境,不是能力,而是固有的思维模式。所谓,石墙易毁,心墙难拆。一味地固守思维的高墙,只会不断地闭锁自我,原地踏步。学习这6种黄金思维,看到不同的世界。01投资思维有人说:“在做事或者在做选择时,使用投资思维能让你目光更远大,做出的决定更符合长期的发展。”作家粥佐罗,就曾分享过一个关于“投资思维”的故事。当时他的公司要试水直播,给读者拆解分享好文章。但做这个事,一没有钱,二基本
发表时间:2021-11-29 14:18:51浏览次数:377

作者:洞见ciyu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古人常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现代医学理论也认为,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世间最好的养生之道,不在于颐养身体,而在于怡神养心。01善忘苏轼在他的养生篇中写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张鄂请求苏轼写一幅字,内容是关于养生方面的。苏轼笑着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的古方,药只需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说罢,苏轼在宣纸上就写道: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寑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其中的第一味药“无事
发表时间:2021-11-29 14:03:44浏览次数:459

「来源: |十点读书 ID:duhaoshu」网上有人问:怎样为人处世,才能是对自己、对别人最大的回馈?有这样一个答案获得了高赞:做人,让自己开心;做事,让别人放心。的确如此。人活一世匆匆一瞬,睁眼闭眼间岁月流转。让自己开心,才不枉于人世间走一趟;让别人放心,才不负才华与抱负。有人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可更多的人说,做人要让自己开心,以知足常乐的姿态构建丰盈的内心,以悦纳自我的心态让生活充满精彩,在生活的每一天都开心一点,就不枉生而为人。1.知足者,内心丰盈杨绛先生曾在《一百岁感言》里说:上苍不会让所有
发表时间:2021-11-26 11:40:37浏览次数:531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下半场,只求生活有一点小圆满。家人和睦,灯火可亲,无灾无难。”人活一世,朝有清晨,暮归庐烟。最好的生活,不必大富大贵,纵然粗茶淡饭,竹绕房前,也能从容。内心的宁静,来自无欲则刚,小富即安。1. 小富即安,小雨润物俗话说:“钱不在多,落袋为安。”生死不由命,富贵全靠勤。踏实工作,得到多少算多少。不计较,不攀比,不嫉妒,过好自己的日子,让别人去纠结吧。“天无百日雨,人无一世穷。小富即安,有所得则足。”记得诗人苏轼的故事。他一生被贬,荒凉地带,吃穿困难,薪水几乎
发表时间:2021-11-26 11:30:20浏览次数:646

作者:洞见Autumn心有善念,口吐莲花。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了一件小事。雨夜路滑,她不小心摔伤了,在外应酬客户的老公匆忙买了药赶回家,一顿数落:“都多大了还那么不小心,真是让人不省心!”原本期望得到安慰的她,转头便委屈地哭了。明明是关心,却出口就夹枪带棒,一腔好意在对方眼里就这么成了指责与埋怨。有句话说: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比讲话的内容更重要。深以为然。01在网上看到过一组测试:节目组安排一位妈妈在孩子不知情的前提下,模拟两种不同的语气跟她说话。房间里,小女孩像往常一样打电话询问妈妈什么时候到,手机无人接听,
发表时间:2021-11-25 11:12:16浏览次数:412

1. 感恩,是人生最好的修行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便是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如玉石一般晶莹,如阳光一般温暖,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生命里,每一次美好的遇见。感恩岁月里,每一份温暖的记忆。感恩,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懂得感恩的人,内心是温润的,丰盈的。在生命的底色里,增一笔浓浓的感恩情愫,让生活少一份苍白的麻木,多一束金色的光芒。感恩阳光雨露的滋养,感恩清风朗月的照拂,感恩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造化。感恩大自然,让我们可以自由呼吸,淡看沧海桑田四季流年的变换。感恩那些走过的岁月。时光苍老了容
发表时间:2021-11-25 11:06:45浏览次数:476

人这一路走来,是时间,鉴证了真情,是岁月,留下了真心。感恩一路上,总是陪伴我的人;感恩几年来,经常关心我的人;感恩生活中,一直守护我的人;感恩生命中,所有对我好的人。感恩节,蓦然回首:这些人,从未走远;这些情,从未变淡;这些缘,依然温暖心间。是我今生最大的收获,是我今生最踏实的心安。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感恩。
发表时间:2021-11-25 10:02:45浏览次数:460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