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放心,是一个人顶级的修养!
作者:王自知 来源:国学活水(ID:guoxuehuoshui)让人放心才是真正的聪明。知乎有人问:什么是一个人顶级的修养?其中有一个点赞最多的回答是:让人放心。“让人放心”这四个字虽然简单,却是对一个人能力、品质的最高肯定。曾国藩也说:“最聪明的做人之道,是让人对你放心。”01让人放心,是最重要的品质巴菲特每年都会在大学开座谈会,一次交流中,有位大学生问他: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巴菲特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大家做了个小游戏:拿出一张纸,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你有一个买进你某位
发表时间:2021-12-17 11:10:07浏览次数:440
真正优秀的人,先处理事情,再处理情绪
作者:洞见muye弱者被情绪控制,强者控制情绪。马东曾在《十三邀》里,接受许知远采访时谈到:他在招聘和考核员工时,最看重的品质是“事在人先”。什么意思呢?马东解释说:“既然来工作,那你生活上的事是另外一回事,工作的时候不要把生活里面过多的情绪带到工作上面来。”在工作中放纵情绪,就是不靠谱的表现,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为你的情绪买单。无论你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受到了多大的屈辱,在踏进公司的那一刻,就必须收起情绪。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是成年人该有的自觉。01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曾说:“在成功人生的决定因素中,
发表时间:2021-12-17 10:39:01浏览次数:560
所谓自律就是:走难走的路,读难读的书,听难听的话
作者:洞见ciyu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岖小路抵山巅。有一张图,寓意深刻。一群人选择电梯,看似又轻松又快,却在拥挤中落在人后。一个人选择走阶梯,虽然费劲,却一步步领先别人。人生之路其实也是这样,要走得远,去做艰难但有价值的事,走难走但能致远的路。一个人最难得的自律,就是越困难,越要迎面直上。01走难走的路《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告诫世人说:“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的门,路是宽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门,路是窄的,找着的人也少。”这个世界上,人们趋向于挑简单的事情去做,但容易走的路往往是绝路。真正的高手,会
发表时间:2021-12-16 11:29:21浏览次数:387
和高人来往,是一个人最顶级的社交格局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人与人之间的磁场,是互相影响的。听过一个“密友五次元理论”:一个人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最常接触的5个人平均值。跟谁在一起,重要性不言而喻。与高人相交,提升自己的眼界;与能人相处,学做事之道;与福人来往,修乐观之心。一个人最顶级的社交格局,莫过于此。01与高人来往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谈过自己的一个交友标准:结交自己佩服的人。每当他发现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就会千方百计请到家里来聊天。因为做知识付费课程,最需要的就是打开思维,突破认知盲区。他与这些牛人交谈过后,再将内容梳理出要点,以通俗易
发表时间:2021-12-16 11:10:10浏览次数:514
10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作者:洞见Autumn不要小看每一分钟,时间会变现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其实,它源自有“美国传奇”之称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亲身经历。为了改掉身上的种种毛病,他曾痛下决心,制定了13条习惯。包括平常的一言一行,甚至把习惯的养成细化到每天、每一分钟。人生变好,离不开小事慢煮,时间发酵。真正的自律,不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日常的修行。以下10条“分钟定律”,帮你修炼成更好的自己。01说话酝酿半分钟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很多争吵和误解,都是嘴快惹的祸。明
发表时间:2021-12-15 11:21:48浏览次数:363
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作者:洞见Allergy独往独来,是谓独有,是谓至贵。曾在网上看这样一个提问:“你做过最孤独的事,是什么?”底下的回答各式各样。有说一个人去吃饭的时候,不敢离开位置,怕服务员把餐收了;也有人说一个人住的时候,看见蟑螂在眼前爬,舍不得拍死它。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答,是:逼自己合群。颜如晶曾在《奇葩说》中说:“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为了避免孤独,勉强过自己去合群。可经历过很多事后,你会发现有时候,越努力合群,越倍感孤独。01在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主人
发表时间:2021-12-15 11:13:27浏览次数:430
中年以后,请过低配的生活
作者:洞见Allergy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作家摆渡人曾问他的大学教授:“什么是理想生活?”教授的回答,引人深思:“到了某个年纪你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过去,我们总以为人生就是要追求“高配置”的生活。高配的车子,高档的住所,风光体面的工作......如今半生已过,我们才慢慢明白,人若是太过于追求“高配”,终会不堪重负。适当减减配置,才能活得更从容。01物质低配《肖申克的救赎》一书的作者斯蒂芬·金,有一套自己别致的“小桌子理论”:他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
发表时间:2021-12-13 20:06:07浏览次数:357
成长,都是被经历催熟的
作者:Autumn岁月不饶人,你我亦未饶过岁月。偶尔夜深人静时,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从当年的无忧无虑、青春莽撞,到如今的心事重重、沉默内敛。到底是什么,一步步催熟了你我?有人说是岁月的磨砺,有人说是角色的变迁。作家白先勇却说,人生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的。二十五岁那年,白先勇独自去往海外读书。此后十余年,他相继经历了漂泊异乡、父亲去世、挚友离去等种种苦厄无常。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和恶意的他,再不复当年的恣意轻狂。人活着,就是一路长大,一路失去的过程。所有的成长,都是被经历催熟的。01失去情绪,活成静音
发表时间:2021-12-13 20:03:00浏览次数:463
相处舒服,无言也暖
人在世间,或许会与无数人相遇,但真正能相知的人却寥寥无几。正所谓:称得上朋友的人不少,但真正让人惦念的人真的不多。来过人间一遭,看尽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受过伤,流过泪,经历过。才慢慢看轻了世情冷暖,才恍然大悟,这世间最让人迷恋的感情莫过于:相处舒服,无言也暖。1.  相处舒服,频率相同。知乎上曾有人提问:何谓频率相同的人?记得有个高赞回答:不管你们是什么关系,只要频率相同,都会有尊重与懂得。深以为然。若是频率相同,你便会尊重我的一切,懂我的欲言又止,知我的言外之意,不会挖苦讽刺。若是频
发表时间:2021-12-10 19:40:49浏览次数:548
放低自己,放空自己,放过自己
作者:洞见ciyu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有一个货商,挑着沉重担子,坐竹筏过河。艄公问他为何不放下担子,货商说怕竹筏沉了。艄公摇了摇头说,“你这样挑着反而更危险,放下,其实更稳。”一个“放”字,说的是乘筏,也是人生。越长大越会发现:生活真正的修行,在于懂得妥帖地安放自己。01放低自己《晏子春秋》记载了一个故事。齐国宰相晏子有专门的车夫为他驾车。一次,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丈夫趾高气扬,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等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想弃他而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宰相声名显赫,但
发表时间:2021-12-10 19:24:18浏览次数:390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