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 这世间的动与静,无非是我们的心念波动。 静由心生,境由心转。 当你真正静下来时,看万物会更为通透。 1 静,让心更清明 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心浮气躁之人,做事容易出错, 而内心安静之人,身上往往有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木匠在干活时,将手表掉落在满是刨花和锯末的地上。 他当下焦急如焚,寻找自己的
发表时间:2021-12-29 15:38:18浏览次数:379

人这一生,都想自己拥有好的命运,可以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可以在财富里,赚得更多,可以在生活中,没有波澜。可命运不会如你所愿,只有让自己拥有好心态,才能有力量把命运扭转。人生就是这样,拥有好心态,才有好人生。一个心态好的人,即便是没有好的家庭背景,但是他也能脚踏实地活着,一点点地去把贫穷给改变,人生也必将会越过越好。生活就是这样,拥有好心态,才有好生活。
发表时间:2021-12-29 15:32:45浏览次数:414

作者/晚君示弱而不软弱,坚强而不逞强。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比如在酒桌中,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安静少言;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是吹嘘聒噪。比如在工作中,越是有能力的人,越能尊重不同的意见;越是没能力的人,越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可实际上,蹦得最高、叫得最响,事事爱出风头的,一般都不是有实力的人。那些真正厉害的,往往都不动声色,善于示弱守拙。01示弱,是一种“不屑”的境界有“兵仙”之称的韩信,一生战功无数,先后帮助刘邦灭了秦国,魏国,赵国……但最令后人敬佩的是他忍得了胯下之辱。韩信年轻的时候,一位屠夫在
发表时间:2021-12-28 09:06:20浏览次数:366

有一首歌,叫祝你平安,有一颗心,叫愿你幸福,在这个平安的节日里,愿心里有我的人,一生平安,一生健康,一生幸福,一生快乐!致:生我养我的人,谢谢您们给了我做人的机会,谢谢您们给了我快乐的人生,如今您们已经是风烛残年,头发也白了,腰挺不直了,只愿岁月能善待您们,能够平平安安地安享晚年!致:爱我伴我的人,谢谢你给了我幸福的爱情,谢谢你给了我温暖的家庭,我想真心的对你说,<
发表时间:2021-12-24 16:06:09浏览次数:494

做人赢在和气,败在脾气,贵在大气。作者:洞见·徐小栩看过一句话:“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人所有的烦恼,皆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宁。有修为的人,沉得住气,看得透是非,放得下得失,活得通透洒脱,从容自在。01不怒,是一种修为。“怒”字拆开就是“奴心”,人愤怒时,心就被奴役了。看过一个《发怒的毛驴》的故事。有一头毛驴,本来在磨坊里任劳任怨地拉磨,突然一条流浪狗跑过来摇着尾巴冷嘲热讽道:“哎呦,你这头傻驴真可怜,只配在院子里拉磨,你活一辈子还不如我活一天快活!”毛驴听
发表时间:2021-12-22 11:07:59浏览次数:365

掌控了情绪,方能掌控人生。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生活中,能大成的人,一般都是品性比较端正,能够严守克己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多为高情商的人。情绪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应当学会保持情绪的稳定。简单事不争吵,复杂事不烦恼,发火时不讲话,生气时不决策。宁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要一开口就证明自己是傻瓜。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一个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去伤害他人,不给自己找麻烦,常怀感恩之心,就
发表时间:2021-12-22 11:00:07浏览次数:382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拂去一身风霜,珍惜人间烟火。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十八),又到一年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结》中记载:“冬至,十一月中来,终藏之气至源此而极也。”寒日将尽,春归有期,年关将至。在这样的节日,有家回,有饭吃,有人爱,便是凡尘俗世最好的幸福。01有家回,就有对抗风雨的底气。早在周代,历法便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被认作是新年。一直到现在,民间仍保留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这一天,朝廷休息、商旅歇业,
发表时间:2021-12-21 11:35:47浏览次数:386

时间匆匆,季节变换,寒冬之中,迎来冬至。冬至到来,进入数九寒天,天气更冷,气温更低。希望我在乎的人,都能保重身体,防寒保暖,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致我的爸妈亲爱的爸妈,冬至到来,冬季更寒,我不在身旁的日子里,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出门在外,多穿
发表时间:2021-12-21 09:47:16浏览次数:347

作者:洞见Autumn真正的累,不是拼搏,而是内心的迷茫。01讲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有个建筑行业上班的朋友,大晚上过来跟我倒苦水。说白天跟同事闲聊,发现部门新来的应届生,居然比自己的待遇还高。想想自己在公司待了快七年,画图、提资、跑工地,该干的活一样不少。“太憋屈了,你说我待了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破工作,真是干着一点意思没有。”看他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我忍不住提议:“既然这么委屈了,干脆换家公司看看?”他马上不说话了。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建筑这行出差越多,发展机会才越大。但是朋友一直没什么事业心,公
发表时间:2021-12-20 14:34:32浏览次数:387

作者:洞见·一默再大的风浪也掀不起内心的波澜。苏轼有个朋友叫王巩。在“乌台诗案”里,被苏轼牵连,贬到宾州。宾州偏僻荒芜,毒瘴遍布,九死一生。王巩的歌伎寓娘却毅然随行,陪伴左右。后来王巩北归,苏轼为他接风洗尘,席间问寓娘:“岭南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寓娘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一个人真正的贫穷,是心无安处。无论境遇如何,若能内心安定,不忧虑、不惶惑,便是生活佳境。01安于理想,立身之本。冯仑曾说:“理想特别像中药,虽然药性慢,可它解决根本问题。”一个人一旦心里有了方向,这辈子就绝
发表时间:2021-12-20 14:26:23浏览次数:378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