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弟子、建筑园林学家曹汛辞世,享年87岁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文史学家,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曹汛于12月6日22点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曹汛师从梁思成先生,毕生致力于建筑史、园林史研究,出版著作十余部,涉及建筑、园林、考古、艺术和文学等诸多领域。有学者认为,作为第一个梳理了中国园林发展脉络的学者,他的研究明确提出中国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他对造园叠山三个阶段的揭示,为当时乃至现在认识园林假山营造历史打下了最基本的框架。曹汛曾感叹:“真羡慕当年的梁思成先生,骑着驴骡走在荒野小道上,晚上睡大庙,白天拍照片搞测绘,艰辛追求然
发表时间:2021-12-09 12:14:08浏览次数:319
巴西资深女演员米拉·莫雷拉因突发疾病去世 享年75岁 圈中名人哀悼
近日,据当地媒体报道,巴西资深女演员米拉·莫雷拉(Mila Moreira),于12月6日,因突发疾病在医院去世,享年75岁。米拉·莫雷拉的朋友,巴西女演员莉莉娅·卡布拉尔在社交平台上证实了这个消息。她写道:“当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被震惊到了,顿感崩溃,甚至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米拉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今天对于很多人来是个悲痛的日子。米拉身体一向很好,是突发疾病夺走了她的生命,她是所有女人都想活成的榜样。亲爱的米拉,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虽然你走了但我会继续爱着你,并将永远记住我们之间的美好时刻。亲爱的米拉,你
发表时间:2021-12-09 11:53:37浏览次数:295
秘鲁前第一夫人苏珊娜·樋口因病逝世 享年71岁
 原标题:秘鲁前第一夫人苏珊娜·樋口因病逝世 享年71岁  当地时间8日,秘鲁前第一夫人、前国会议员苏珊娜·樋口因癌症逝世,享年71岁。她的女儿藤森惠子于当天上午10时23分通过其个人社交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  今年11月9日,苏珊娜·樋口因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重症监护室,病情严重。  苏珊娜·樋口是日裔秘鲁政治人物、工程师,为秘鲁前总统藤森的前妻,1990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秘鲁第一夫人,2000年至2006年间担任秘鲁共和国国会议员。(总台记者 侯佳琦)责任编辑:刘光博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
发表时间:2021-12-09 11:46:21浏览次数:274
自我修正,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
作者:洞见ciyu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你知道北京冬奥会的会徽是怎么产生的吗?一个“冬”字,设计师林存真带领团队翻来覆去改了上万遍。最后,一个小小的会徽,单是设计草稿就有15GB的总量。林存真说,要设计出完美的会徽,比灵感更重要的是,是能不厌其烦地进行一遍遍修改。设计是如此,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唯有不断地自我修正,才能跨越平庸与优秀之间的那条鸿沟。01修正形象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曾提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种“首因效应”。更为通俗易通地说,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它影响和决定着以后双方的交往
发表时间:2021-12-08 14:08:40浏览次数:447
格局大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作者:洞见·一默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作家何权峰曾说:“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格局小的人,容易在琐碎的小事中沉沦。格局大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自在沉静,豁达从容。01不解释,种境界看过周杰的一个采访,当时周杰在排练《北京法源寺》这部话剧。记者和他聊起十几年前他和陈道明闹矛盾而被封杀的传闻。周杰说:“陈道明是我师傅,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小事,我师傅把我封杀了呢?”记者问他:“为什么一直不解释呢?这些
发表时间:2021-12-08 13:44:39浏览次数:424
原总后勤部基地指挥部司令员张书坤中将逝世,享年97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张书坤同志亲友处获悉,正军职离休干部、原总后勤部基地指挥部司令员张书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3日晚在武汉逝世,享年97岁。公开资料显示,张书坤1925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940年4月参军入伍,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担任战士、见习参谋、排长、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军分区作战科副科长、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师作战科科长、副团长。1952年7月,张书坤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在汉口高级步兵学校任战术主任教员,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
发表时间:2021-12-08 13:32:31浏览次数:225
105岁抗战老兵蒋润元沈阳逝世
抗战老兵蒋润元2021年12月4日在沈阳逝世,享年105岁。蒋老毕业于黄埔军校17期、陆军大学参谋班10期,中国远征军第53军作战参谋,驻越南占领军军官。1978年在沈阳市公安局退休,2015年获国家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赴国难,披硝烟,防洞庭,战武汉。建国家,心赤坚,改革开放,安度晚年。蒋老千古!(复哲)
发表时间:2021-12-08 12:08:49浏览次数:354
池州学院原党委书记董兆武同志逝世 享年58岁
据安徽日报消息 池州学院原党委书记、督导员董兆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1年12月6日逝世,享年58岁。董兆武同志生于1963年11月,男,安徽阜阳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系,同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至1987年9月在蚌埠市造纸厂工作;1987年9月至1993年7月在蚌埠市委组织部工作;1993年7月至1996年10月在蚌埠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工作;1996年10月至2006年5月历任固镇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
发表时间:2021-12-08 11:27:28浏览次数:274
所有优秀背后都是苦熬,所有舒适,都有代价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所有舒适,都有代价。最近,复旦大学一张图书馆打卡图在网上火了。其中医学院学生过去一年的打卡次数,令人目瞪口呆。风雨无阻的潘同学,在馆天数301天;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长2325.5小时;李同学连续168次开馆即到,王同学225次学到闭馆,而另外一位孔同学,竟然创造了连续打卡1424次的记录。看完这些,网友们坐不住了:“这下子天赋不够的借口不能再用了;比我聪明的比我还努力,原来是真的……”调侃归调侃,扎心是真扎心。在一张张打卡图、学霸作息时间表流出之前,我们总习惯看到别人表面的光
发表时间:2021-12-07 13:52:19浏览次数:338
爱读书的人,独处也不会孤独
作者:洞见muye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为你点燃一盏灯。作家梁晓声有一次跟学生交流,有学生提问:“读书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梁晓声给了几条回答,最后一条是:“读书,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孤独的能力。”除了寒冷与饥饿,世上最难熬的就是孤独。读书是免于焦虑和孤独最好的捷径。爱读书的人,与书相伴,即便独处,也不会孤独。01读书充实生活人之所以在独处时会感到孤独,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无聊的时光。刷短视频、打游戏,并不会让你感到真正的充实,垃圾快乐之后反而会让你越发的孤独空虚。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
发表时间:2021-12-07 13:33:55浏览次数:407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