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请过低配的生活
作者:洞见Allergy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作家摆渡人曾问他的大学教授:“什么是理想生活?”教授的回答,引人深思:“到了某个年纪你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过去,我们总以为人生就是要追求“高配置”的生活。高配的车子,高档的住所,风光体面的工作......如今半生已过,我们才慢慢明白,人若是太过于追求“高配”,终会不堪重负。适当减减配置,才能活得更从容。01物质低配《肖申克的救赎》一书的作者斯蒂芬·金,有一套自己别致的“小桌子理论”:他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
发表时间:2021-12-13 20:06:07浏览次数:346
成长,都是被经历催熟的
作者:Autumn岁月不饶人,你我亦未饶过岁月。偶尔夜深人静时,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从当年的无忧无虑、青春莽撞,到如今的心事重重、沉默内敛。到底是什么,一步步催熟了你我?有人说是岁月的磨砺,有人说是角色的变迁。作家白先勇却说,人生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的。二十五岁那年,白先勇独自去往海外读书。此后十余年,他相继经历了漂泊异乡、父亲去世、挚友离去等种种苦厄无常。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和恶意的他,再不复当年的恣意轻狂。人活着,就是一路长大,一路失去的过程。所有的成长,都是被经历催熟的。01失去情绪,活成静音
发表时间:2021-12-13 20:03:00浏览次数:441
今年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今年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61人84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城破,30万同胞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84年后,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  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告慰逝者,更警醒国人,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镜鉴,国弱民必遭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一层展厅内,有一
发表时间:2021-12-13 19:25:18浏览次数:305
丰子恺女儿丰一吟逝世 享年92岁
中新社上海12月11日电 (王笈)记者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获悉,丰子恺女儿丰一吟11日在上海龙华医院逝世,享年92岁。  丰一吟,画家、翻译学家,1929年5月生于浙江省石门镇(今属桐乡市),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丰一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的幼女,自幼跟随父亲丰子恺左右,书画风格一脉相承,是丰子恺艺术的嫡系传人。  1980年,丰一吟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调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同时开始研究丰子恺生平和创作;1990年起与丰陈宝、丰元草合编出
发表时间:2021-12-13 19:18:37浏览次数:243
著名演员涂们病逝 享年61岁
12月13日凌晨3点50分,著名演员涂们因病离世,享年61岁。涂门1985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成吉思汗》,从而进入演艺圈 。1988年,出演由吴子牛执导的剧情电影《阴阳界》。1996年凭借在电影《悲情布鲁克》中对巴赖这一角色的表演,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集体表演奖 。1998年他在历史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扮演成吉思汗,获得第七届表演艺术金凤凰奖学会奖。因为总是扮演“大汗”、“单于”、“王爷”,涂们被称为“草原王爷专业户”。此外,涂门还出演了《笑傲江湖》《贞观长歌》《鹿鼎记》等作品,是不折不扣的戏骨
发表时间:2021-12-13 19:14:35浏览次数:239
《夜访吸血鬼》原著作者安妮·莱斯逝世 享年80岁
1905电影网讯 据悉,美国知名小说家、电影《夜访吸血鬼》的原著作者安妮·莱斯因病逝世,享年80岁。她的儿子透露其死因为中风引起的并发症。安妮·莱斯因创作“吸血鬼”系列小说而成名,其两部小说《夜访吸血鬼》《吸血鬼女王》都曾被改编成电影。由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夜访吸血鬼》一直被奉为同类型作品中的经典,新的剧集《吸血鬼编年史》也在开发中。文/Esther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
发表时间:2021-12-13 19:11:47浏览次数:243
国家公祭日 | 不敢稍忘,不能稍忘
权威·贴心·维权葫芦岛晚报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4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被毁坏大量财物遭掠夺这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过去的苦难现在的使命未来的梦想此刻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不敢稍忘,不能稍忘……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内有烟波浩渺,外有长江环绕坐拥诗意江南,纵览六朝风云9月21日在南京夫子庙景区拍摄的圆月。然而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她曾遭受过的深重苦难今天,我们用
发表时间:2021-12-13 19:07:31浏览次数:285
回顾2021年离世的14位知名港星,每一位都让人十分不舍
文 | 王珍一编辑 | 嘈坊2021年就要结束了。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而有些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21年永远离开我们的香港演艺界的艺人们,他们的离世,都让人十分不舍。希望看到此文的你,过好当下,珍惜身边人。01.李明蔚,1989年7月—2021年5月4日,31岁李明蔚1987年7月出生。2010年,21岁的她加入香港的“小龙凤”组合,正式进入乐坛。经过2年的奋斗,2012年,李明蔚已经在乐坛崭露头角。可命运残酷的是在这一年,她被确诊鼻咽腺样囊性癌,这种癌症是恶性度最高的癌症之
发表时间:2021-12-13 09:56:45浏览次数:332
历史不能忘记!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进行长达40多天的屠杀、抢劫、焚烧……超30万人惨遭杀戮,南京大屠杀每隔12秒就有1人遇难。”今天国家公祭日,一起转发!让更多人了解!来源:人民网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时间:2021-12-13 09:04:09浏览次数:278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写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来源:新华网 | 2021年12月13日 08:25:11原标题: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写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  题: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写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蒋芳、邱冰清  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告慰逝者,更警
发表时间:2021-12-13 08:57:08浏览次数:264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