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格局?格局不仅是自控力,更是大胸怀,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格局大的人,不会锱铢必较,不会争求太多,更不会因为揪着他人无意间的过错不放,而是把时间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格局大的人,一般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大度能容,这样的人,往往人缘极佳。随着格局越来越大,他的眼界会更加开阔,事业也会蒸蒸日上,人生也会风生水起,终会获得想要得成功。01、越是无能的人,越爱动怒王小波曾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深以为然,一个人越是无能,越爱动怒。其实,我们很多人,因为自身格局太小,所以才
发表时间:2021-09-28 10:00:15浏览次数:469

作者:洞见muye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人到中年,遇到的人越来越多,圈子却越来越小。曾经促膝长谈,无话不说的朋友,终究都消失在了人海,这难免让人伤感。但我最近读贾平凹的书,看到一句话突然有点释怀:“和朋友走散,其实是一件好事。”人到中年,朋友减少,其实也意味着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重心。01酒局少了,但生活更好了。知乎博主@静枫纸鸢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每天早晨六点多,博主会起床开车送老婆去上班,然后自己再去上班。因为喜欢写作,晚上下班以后,他还会躲在房间,在各大网站上写作,或是接几个商业广告文案,赚点
发表时间:2021-09-28 09:50:33浏览次数:401

人活一辈子,前前后后,但是百年的时间,一分一秒,一天一年,在无声无臭中,时间流逝便不会再重来。 时间非常公正,分分秒秒都是同样长;时间也非常珍贵,一旦落空,无论用甚么都换不回归! 一天的时间,非常短! 但是是白昼黑夜的瓜代,但是是在眨眼之间。 无论你本日过得顺当或是不顺,翌日总会到来;岂论你对本日是写意或是不满,本日都邑以前。 美妙也好,遗憾也好,时间一天一天,都邑造成人生的回首,非常紧张的,始终是要往前看! 一年的时间,非常短!但是是一个春去冬来,但是是在一晃之间!一年到头,要想有收成,
发表时间:2021-09-27 14:01:20浏览次数:433

俗话说,富贵在天,福在人为。做人,想要成功,必须先学会做人。首先,不能做闲人,更不能做懒人。只有忙着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不会被生活所淘汰。我们都知道,金子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只有具备了光的照射,金子才会光彩夺目!越王勾践大家都很熟悉,表面上,看上去是憨笨笨的,但是他会卧薪尝胆,最终励精图治,灭了吴国,做了一代君王。做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拥有着坚韧不拔的品性。唯有排除万难坚持行动的人,才能真正地实现成功。生命,只有一次,或长或短,生活,一直继续,或悲或喜,但是,不管生活如何苦与难,做人一定要有
发表时间:2021-09-27 13:57:32浏览次数:371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无可躲避。就像春花开又谢,秋风卷起落叶又丢下。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遇到生命中的种种,而唯一能做的,不止是悲伤春秋,而是修炼自己的内心。坦然得接受命运里的一切安排,从容得去看一朵云从远方飘来,又飘走。人生,本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炼内心的从容,能让我们成为一个连灵魂都优雅的人。向往干净的圈子,和纯粹的生活。三五成群的日子固然热闹,可若是其中没有知心的人,不过是一场荒唐闹剧。羡慕他人滋润的生活,总是不满意自己当下的日子,只会打乱原本平静的内心,让自己陷入无止尽的焦虑和不满之中。生活是自己的,
发表时间:2021-09-26 11:05:01浏览次数:356

作者:洞见muye家是人的避风港,更是幸福的归处。三毛说过:“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一个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就是世上最美好的地方。如果充满了抱怨声、争吵声,家就是一个折磨人的场所。家庭是小型社会,家人之间的相处同样需要好的模式。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是大事不指责、小事不纠缠、没事找话说。01大事不指责网上有人问,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什么?高赞回答是:遇事不指责,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我先讲两个大佬的故事,一个是曹德旺,另一个是罗永浩。曹德旺是中国玻璃大王,妻子叫陈凤英,没读过什么书。1969
发表时间:2021-09-26 10:46:53浏览次数:414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世事不合自己的心意而不快乐,甚至大怒。生气,便成了幸福人生的头号天敌,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最愚笨,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改变自己,必须从不生气开始,善待自己,更应该从不生气开始,人只要脾气好,生活就会顺畅。人生路上,切记,别让生气毁了你的生活。生气是愤怒的情绪,伤人也是伤己。你每一次生气,让别人难受的同时,伤害最深的其实也是你自己。生气的那一刻,怒气冲在脑门上,怒火冲在心门上。这个时候,人往往很难理智,自己的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说的话是不经过大脑的,尖酸刻薄的话,冲动随
发表时间:2021-09-24 11:43:22浏览次数:386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日三餐,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十分平常但也尤为重要的事情。看似平常的一日三餐,表面上是柴米油盐的枯燥,实则内里包含了人生点点滴滴的智慧。一个人的吃饭方式,正是体现了他的修养和智慧。香港首富李嘉诚原来是这样用餐的在李嘉诚的家中,有一个规矩:就是工作再怎么忙碌,每个星期中的一晚,一家人一定会一起吃饭。印象中一直认为富豪的餐桌上必定有金杯银匙、八珍玉食,就连餐桌都要用极为讲究的长方桌。但在李嘉诚和家人的用餐中,只有一张温馨简单的圆台以及普通的家常菜。在饭桌
发表时间:2021-09-23 11:51:15浏览次数:412

1第十四届全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不久前征战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再度出现在全运会赛场。我们惊叹于运动员总能保持不凡的竞技状态,殊不知,除了平时刻苦训练,即使是在回国隔离期间,他们也没有闲下来。蹦床冠军朱雪莹,随身带着瑜伽垫和瑜伽球,甚至在床边支了一个迷你蹦床练习。举重冠军李发彬,用两箱水做支撑练倒立,仿佛就在健身房……于是有网友感叹:“以后再也不能找借口说在家运动没条件了。”其实,很多时候,工作太忙、场地不够、健身房太远,都是托词。当你真正开始运动就会发现,自己正在变得越来越好。2看过一个帖子问:“
发表时间:2021-09-22 10:07:49浏览次数:340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所谓不惑,是以前没明白的事也不想明白了。听过一句话说,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是开始棱角分明地活着。经历越多越明白,好的人生永远是善良有尺度,付出有底线。不消耗自己,不委曲求全,收起软弱,亮出锋芒,才能洒脱过好下半生。01别人的求助,不必大方。早前在网上看过一个问题,有哪些道理是你步入中年后才明白的?有人回答说,人过了四十,才真正学会“不打肿脸充胖子”,能帮的忙就帮,不能帮的果断拒绝。活到一定年岁,才知道世上没有太多将心比心,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你的好投桃报李。有位邻居老伯,写得一手好书法。
发表时间:2021-09-22 10:02:21浏览次数:345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