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医学家、外科肿瘤学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名誉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徐光炜,因病于8月10日14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徐光炜教授,图片源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官方服务号“当我们第一次从徐光炜教授的口中得知‘癌症可治’的时候,就像大海里的孤舟终于看到了灯塔,觉得自己终于看到了希望。癌症至少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还能跟它较量一番。”一位当年癌友感慨。时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的徐光炜教授199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医患结合的病友组织——北京癌症康复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癌症康复会。而他
发表时间:2021-08-11 13:12:09浏览次数:388

原标题:空军英雄焦景文逝世享年95岁 曾被美王牌飞行员称为“最强对手”红船杂志从焦景文家属处获悉,空军老前辈、抗美援朝空战英雄、王海司令的英雄僚机焦景文同志于8月10日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逝世,享年95岁。公开资料显示,焦景文1926年4月出生,河北省武安县人。1945年10月入伍,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飞行员、飞行大队长、师射击副主任、师检查主任、团长、副师长、副军长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大队长王海的僚机,为掩护长机安全,为全大队取得击落美空军飞机14架、击伤1架的辉煌战
发表时间:2021-08-11 13:09:23浏览次数:359

李士靖(资料图)民声天下8月5日北京快讯 提起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从传统菜系到风味小吃,无所不包。也正是因为此,才令“民以食为天”,在中华大地成为共识。这其中,不乏老一辈传承人的付出,才得以使其发扬光大。“民声君”今天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北京餐饮文化的旗帜性人物,原北京食品工业办副主任、北京食品协会会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士靖先生,于昨天(4日)上午安然仙逝,享年96岁。李士靖先生是北京食品行业和餐饮业的“泰斗级”人物,在食品行业工作了60余年,直到80多岁,还在“2008北京奥运会”担任餐
发表时间:2021-08-10 12:21:09浏览次数:330

据《好莱坞报道》8月8日消息,童星简·维特尔思(Jane Withers)于8月7日去世,享年95岁。简·维特尔思曾与秀兰·邓波儿共同出演《亮眼睛》,在其中饰演富家女Joy Smythe。她也曾和詹姆斯·迪恩、伊丽莎白·泰勒搭档出演《巨人传》,在电影中饰演农场继承人Vashti Snythe。维特尔思的其他作品包括《纽曼军医》《春风秋雨》《礼物》等。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
发表时间:2021-08-10 11:58:49浏览次数:389

曾出演《夜间法庭》的资深女演员玛基·珀斯特(Markie Post)于8月7日去世,享年70岁。除了在《夜间法庭》中饰演克里斯汀·沙利文一角外,珀斯特还因在电视剧《特技猎人》中的角色而闻名。 大约四年前,珀斯特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上周六终不敌病魔逝世。她的经纪人艾伦·鲁宾·桑尼茨基(Ellen LubinSanitsky)证实了她的死讯。 珀斯特出生于1950年11月4日,1979年首次在电视上亮相,出演了《巡警高速路》中的一个角色,随后在那个时代的其他热门电视剧中出演过角色,如《神威勇探》、《绿巨
发表时间:2021-08-10 11:51:22浏览次数:335

澎湃新闻记者从西南政法大学潘国平教授治丧小组方面获悉,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国平,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1年8月8日凌晨1时42分在杭州浙二医院逝世,享年55岁。西南政法大学方面介绍:潘国平教授是我国国际法学界知名学者,长期关注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相关的重大国际法问题,在民间对日索赔、卫温远航台湾、亚洲联盟、南海问题等领域取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潘国平教授研究方向为:亚洲联盟、国际法、钓鱼岛与南海九段线等海洋法问题、对日战争索赔等法律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08-10 11:47:33浏览次数:387

原标题:“池塘养鱼学之父”谭玉钧8月7日逝世,享年96岁8月9日下午,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了解到,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淡水养殖专家、中国池塘养鱼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创始人之一、上海海洋大学教授谭玉钧于8月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逝世,享年96岁。谭玉钧于1925年10月9日出生于广东台山,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水产系,同年参加华东军政委员会水产管理局工作。1954年12月,调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养殖生物系任教,先后被聘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他长期担任池塘养鱼
发表时间:2021-08-10 11:42:56浏览次数:385

湖北日报8月7日消息,记者获悉,盘龙城遗址发现者、考古学家、武汉文物保护工作奠基人蓝蔚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3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抗洪取土,发现盘龙城古城蓝蔚,原名蓝永绥,曾入全国第二期考古训练班、古建筑维修训练班学习。1954年武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军民筑起了高高的堤防。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盘龙城存在古遗址,包括盘龙城在内的黄陂南部濒水岗地成为汉口防汛重要的取土场。因盘龙城遗址城垣尚有7、8米高,于是大家就从这里开挖。在取土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陶片和青铜器碎片,报告给了当时的武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发表时间:2021-08-09 16:58:09浏览次数:404

澎湃新闻记者从赵景柱先生治丧委员会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原副理事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主编,著名生态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家赵景柱先生因病于2021年8月4日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公开资料显示,赵景柱1958年6月出生于辽宁辽阳,历任
发表时间:2021-08-09 16:38:18浏览次数:389

1905电影网讯当地时间8月7日,据外媒报道,成家班外籍成员,澳大利亚著名演员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Bradley James Allan)逝世,享年48岁。布拉德利的逝世在英美的社交网站上引发了一片哀叹与纪念之声。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1973年2月1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祖籍苏格兰,出生在远离墨尔本的山区中。由于其儿时不爱学习,因此被送往体育学校学体操,其家人希望他在成年后成为一名体操运动员。不过,在学习期间,布拉德利并没有按照计划发展,而是成为了成龙的粉丝,并学习了中文和武术,精通咏春拳,空手道、合
发表时间:2021-08-09 16:32:43浏览次数:348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