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
对很多人来说,杨绛是“女神”无疑。她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家庭、杰出的成就,而她整个人亦是从容优雅的代名词。其实,她的人生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如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是杨绛身上最大的谜。也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阐述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01杨绛酷爱读书,并将这一习惯保持了一生。她的这一爱好来源于父亲。杨绛的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读书是他
发表时间:2022-07-19 13:57:36浏览次数:508
老一代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夕岚去世 享年89岁
西安新闻网讯 记者今日从西安三意社获悉,知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夕岚于7月17日离世,享年89岁。有着博采众长、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李夕岚被称为三意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号坤伶”,她在人生几十年的艺坛耕耘中,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三意社,奉献给了秦腔事业。李夕岚1933年出生于陕西渭南,在很小的时候便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了戏曲。1947年经人介绍进入西安易俗社学戏,后考入西安三意社,学习旦角表演。由于她的虚心学习和刻苦钻研,技艺提高很快,初登舞台便为观众所瞩目。解放前夕,她已经是活跃在西安戏曲舞台上的生气勃勃的女
发表时间:2022-07-19 10:56:15浏览次数:364
荷兰著名单手钢琴家扬·维恩于7-13日逝世,享年88 岁
荷兰最受追捧的钢琴老师扬·维恩(Jan Wijn)于2022年7月13日去世。Wijn 于 1950 年代就读于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此后,他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钢琴家。他还成为蒂尔堡布拉班特音乐学院的学科教师,并于 1968 年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任教。1976年,右手瘫痪结束了他作为音乐会钢琴家的职业生涯。然后他专门用左手弹钢琴。他发展成为一位受人喜爱的钢琴老师,并教过罗纳德·布劳提根、Hannes Minnaar、Wibi Soerjadi 和 Lucas 以及 Arthur Jussen 等伟大的钢琴
发表时间:2022-07-19 10:53:56浏览次数:457
中国女性文学学科奠基者之一、89岁河南大学教授刘思谦逝世
  据河南大学文学院消息,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刘思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8日16时在郑州逝世,享年89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思谦,汉族,1933年12月24日生,河南偃师人。她于1956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沈阳市第二中学、郑州大学中文系工作,1980年调回河南大学中文系工作,1986年被破格评为教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担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思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教学科研工作,
发表时间:2022-07-19 10:42:45浏览次数:365
内心强大的标志:不害怕被人讨厌,不担忧世事变迁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每个牛人,都有一个笃定的核。作家冯唐说,每个牛人,都有一个笃定的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易被风吹散。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内心强大。01不害怕被人讨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罗纳德·K·霍弗林,在美国智商排行榜上位列前三。但这位智商高达164的天才,最终却生活窘迫,常年蜗居在一间廉价的出租房里,房间里只有捡来的几样旧家具,和三只陪伴他的猫。罗纳德说,自己落魄不堪的生活,起源于小学时代的一件事。小学时有位女同学,邀请全班同学去她家参加生日聚会。她见到每个人都笑嘻嘻的,唯独看到罗纳德时,满脸嫌恶地说:
发表时间:2022-07-18 09:30:51浏览次数:469
人到中年才懂,世上除了家人一无所有
作者:洞见muye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01二十年前,同宿舍的两个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同学A聪明灵活,工作上非常有干劲,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同学B寡言少语,只会埋头干活,对人情世故很是淡薄。十年后,两人都已成家,工作上也渐渐拉开了差距,A被提拔成了中层,B依然只是个普通员工。有时候,两人在私下聚会,A总会旁敲侧击地劝说B,让他多努力、多赚钱,这样才能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语气里充满了上位感。B依旧我行我素,白天工作,晚上到点就收拾东西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十五年后,A成了公司高层候选人,而
发表时间:2022-07-18 09:23:35浏览次数:511
近代史学者徐矛逝世,享年91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徐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4日11时22分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1岁。公开资料显示,徐矛,1931年12月1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教导团任学员,1949年至1951年任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副区队长,1951年至1956年任解放军第十三步兵学校参谋、助理员,1956年至1960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调干学习,196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
发表时间:2022-07-18 09:14:58浏览次数:310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风景园林学家孟兆祯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植物园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风景园林学家、风景园林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5日23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孟兆祯院士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孟兆祯院士就对北京植物园的规划调整建设、专类园建设、植物科普、文化活动等方面给予多次指导。亲自参与设计了北京植物园宿根园;现在植物园绚秋苑,依旧保留着孟兆祯院士题字的石刻。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植物园开始修建热带植物展览
发表时间:2022-07-18 09:04:23浏览次数:337
我国著名气体激光专家胡孝勇逝世,享年85岁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7月16日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气体激光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孝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5日17时40分在哈尔滨不幸逝世,享年85岁。胡孝勇教授1937年9月27日出生于哈尔滨市,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轮机专业、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并留校任教,1990年晋任教授。哈工大航天学院发布的讣告介绍,胡孝勇长期从事激光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气体激光技术、激光雷达等领域的研究建树颇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发表时间:2022-07-18 08:59:00浏览次数:275
复旦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逝世
17日,记者获悉,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时间:2022-07-18 08:51:16浏览次数:297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