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麻醉学家余志豪逝世,享年90岁
 微信公众号“遵义医科大学”9月14日发布消息称,我国著名麻醉学家余志豪2022年9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余志豪(1932—2022.9.13),广东台山市人,1955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并留校工作,师从著名外科学家陈荣殿教授,曾任麻醉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遵义医学院院长,兼任全国麻醉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分会副会长、贵州省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麻醉与镇痛》《贵州医药》等杂志的编委。  
发表时间:2022-09-19 15:00:21浏览次数:234
西湖龙井茶制茶大师戚国伟逝世,享年76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华茶人联谊会以及戚国伟先生亲友处获悉,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湖龙井茶制茶大师、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创始人、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创会会长、西湖龙井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戚国伟先生,于2022年9月16日晚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76岁。西湖龙井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元代诗人誉之“三咽不忍漱”;明代称之绝品;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四巡龙井,品茶咏茶,将龙井茶推向了顶峰。中国农村杂志社2018年曾刊文介绍了戚国伟与龙井茶的故事。报道写道:1962年4
发表时间:2022-09-19 14:59:05浏览次数:265
开国上将、“独臂将军”贺炳炎长女贺雷珍逝世,享年93岁
据湖北松滋市融媒体中心消息,9月15日晚上,开国上将贺炳炎长女贺雷珍在松滋逝世,享年93岁。贺雷珍出生于1929年腊月十四,湖北松滋人,是贺炳炎将军的第一任夫人蓝秀良所生。从出生到离开,她在松滋过完了坎坷的一生。1929年春,贺龙率红四军转战松滋市刘家场镇,贺炳炎参加红军,当时贺雷珍还未出生。22年后,1951年11月,贺炳炎回到家乡,找到了长女贺雷珍。贺炳炎1913年出生于松滋刘家场,1929年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成都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原第一集团军第一任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发表时间:2022-09-19 14:52:34浏览次数:255
做事见格局,吃饭见素养,患难见真情
作者:国文来源:国学生活(ID: gxsh789)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增广贤文》有云:“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以来,水深难量,人心难测。我们很难从表面真正了解一个人,但可以从一些细微之处,来看清一个人的人品。正如人们常说:品现于事,心藏于身。想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看这三点就够了。01眼界格局,看做事俗话说:“视野所及,心之所止。”做任何事情,重要的是眼光。眼界不一样,自然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眼光能看到一寸,自然能做一寸生意;眼光能看到
发表时间:2022-09-16 12:39:17浏览次数:421
“陆上三峡”的“御风者”汪宁渤不幸辞世,享年59岁
浙江大学9月7日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大学求是工程岗研究员汪宁渤同志于2022年9月7日凌晨2时09分在杭州不幸辞世,享年五十九周岁。汪宁渤 资料图汪宁渤1963年2月出生,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介绍,他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长期从事电力技术与管理工作,在可再生能源专业领域声名卓著,工程研究和实践经验丰富,学术科研成果丰硕,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获得者,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汪宁渤被誉为“陆
发表时间:2022-09-16 09:38:29浏览次数:277
民建中央原副主席朱元成逝世,享年97岁
朱元成同志据民建中央网站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优秀领导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副部级)朱元成同志,因病于2022年9月9日10时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公开资料显示,朱元成,出生于1926年,山西寿阳人,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朱元成早年曾在齐齐哈尔市公和厚百货商店当店员,后历任民建齐齐哈尔市委主委,民建黑龙江省委副主委、主委,民建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此外,朱元成还担任过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
发表时间:2022-09-16 09:28:05浏览次数:324
格局大了,就能容言、容人、容事
 作者:霞光满天  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清代学者张潮曾把人生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种:从窗中看月;第二种:在庭院望月;第三种:站高台上玩月。  一个人所站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决定他的胸襟和气度。  格局小的人,容易困于方寸之地,在琐碎中沉沦。  格局大的人,胸怀宽广,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活得逍遥自在。  格局大了,能容言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品性高尚之人,就像水一样,能够包容、滋养万物,却不争不抢。  宋代吕蒙正,自幼家境贫寒、三餐不继。  后来,他发奋苦读高中状
发表时间:2022-09-15 13:44:09浏览次数:489
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注洪逝世,享年95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方面获悉,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注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13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周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方面介绍,幼年时期,张注洪教授先后辗转就读于曲沃贡院高小、民族革命小学,于宜川入学初中,后于洛川高中、陕西省耀县省立中山中学就读。1946年11月被清华大学外语系录取。在清华就读期间,萌发了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强烈兴趣,随后转入历史系,开始了全面的历史学习。1952年毕业后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任教,恰逢北大院系调整,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教师较少,起初
发表时间:2022-09-15 10:46:08浏览次数:287
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传苗逝世,享年86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张传苗同志多位友人处获悉,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传苗同志,于2022年9月11日上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6岁。据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官网提供的简历显示,张传苗出生于1937年,山东淄博人,1956年参军,历任文书、班长,1959年进南京汤山炮兵学校学习,1961年毕业后到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工作。张传苗历任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军组织处副处长、团政委、师副政委、政委、军政治处主任、军副政委、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纪委副书记,199
发表时间:2022-09-15 10:44:36浏览次数:332
99岁原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安毅夫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浙江大学贵州校友会、贵州民族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原贵州民族学院院长(贵州民族大学名誉校长),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安毅夫同志,于2022年9月12日下午在贵阳因病逝世,享年99岁。安毅夫公开资料显示,安毅夫又名安粤,彝族,1923年11月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祖籍贵州六枝。1946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安毅夫曾在杭州浙赣铁路局当实习员,在上海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当实习工程师,194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安毅夫受中共中央上海局派遣由上海回贵阳从事革命工作,为贵
发表时间:2022-09-15 10:43:50浏览次数:287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