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十月一,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寒衣节,和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这是一个正在被世人遗忘,却又极其温暖的日子。古时,人们会开始缝制寒衣,来抵御冬日的严寒。念及亡亲,忧其天寒身冷,也为他们“送寒衣”取暖。生死虽相隔,但思念却可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绵延不绝。人生忽如寄,飘如陌上尘,这世间,唯有爱和温暖不可辜负。01一纸寒衣,深深惦念《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寒衣节,又名祭祖节,是连接生者和亡者的一个纽带。那些积攒
发表时间:2022-10-25 20:20:13浏览次数:680

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作者:洞见yebo前几天看到网上有人讨论:什么是教养?这让我想起了哲人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一句话:“教养,是人的第二个太阳。”有教养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身边的人感到温暖和舒适。正所谓君子如玉,触手可温。一个人真正的教养,就是懂得把舒服留给别人。1学者黄金陵曾在书中回忆过一件往事。1988年,在一次学术会议期间,黄金陵与物理学家徐光宪同住一室。会议闭幕的前一天晚上,徐光宪熬夜写致辞。黄金陵因为太困,就先睡下了。等到半夜醒来,他惊讶地发现桌前没有人影,而洗手间却亮着灯。他走近
发表时间:2022-10-10 14:05:57浏览次数:482

据《南昌日报》消息,离休干部,原江西省南昌五金批发公司经理朱银居同志[享受副地(市)级政治生活待遇、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5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7岁。消息介绍,朱银居系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1926年1月出生,1943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另据中国文明网介绍,朱银居年仅5岁时母亲便因病去世,13岁父亲也因病离开了他。为了生活朱银居便开始在糕点店内当学徒。当时,江苏及安徽一带盘踞着大量的日军及日伪军,为了夺回自己的土地,村中的很多年轻人去参军保
发表时间:2022-10-10 10:03:41浏览次数:396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著名儿科感染病专家、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王岱明教授因病于2022年10月9日12时28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0岁。 王岱明教授曾获中央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她为我国儿科学和儿童传染感染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的逝世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中国儿科界的重大损失。 遵王岱明教授生前遗愿,不举办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医院将于近日举行线上线下追思会。 谨此讣告
发表时间:2022-10-10 10:02:07浏览次数:304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方面获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〇一所退休专家郑世才同志,不幸于2022年9月30日晚突发疾病逝世,享年82岁。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方面介绍,郑世才同志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1972年起从事无损检测研究,曾担任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射线专业委员会主任,为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退休后仍长期从事技术研究和讲学工作。公开资料显示,郑世才出生于1941年,1965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系,同年8月分配至七机部(即航天部)。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
发表时间:2022-10-09 12:06:05浏览次数:327

作者:洞见muye什么样的家庭,塑造什么样的人。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家庭的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决定孩子的未来。正如有句话说的,原生家庭的日常里,藏着孩子20年后的模样。01凌乱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非常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的环境中。”物品凌乱的家庭里,养不出井井有条的孩子。一位小学老师讲过
发表时间:2022-10-09 09:34:17浏览次数:512

华侨大学第三任校长、印尼归侨陈觉万先生逝世,享年91岁。 华侨大学供图中新网泉州10月8日电 (孙虹 张为健)记者8日从华侨大学获悉,华侨大学第三任校长、印尼归侨陈觉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7日22时许在福建泉州逝世,享年91岁。陈觉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1932年4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教育世家,其父亲陈明津在印尼泗水创办了第一所华侨小学,母亲林淑芸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1948年,陈觉万获印尼爱国华侨社团推荐保送回国深造,先后在泉州海疆专科学校师范部、东北人民大学行政系、东北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
发表时间:2022-10-09 09:15:55浏览次数:353

沟通最好的利器,就是洋溢在你脸上的微笑。作者:洞见Leyla看过这样一张寓意深刻的图片,题目叫做:说话之前,请确保大脑已经连接。很多时候,我们就像图中那个人一样,讲话之前不假思索,任由话语脱口而出。后果往往是,让别人难堪,也折损了自己的颜面。正如《关键对话》中的一句话:“大部分影响生活的事情,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都是沟通不善而导致的。”学习沟通的技巧,修炼说话的水平,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修行。1开口之前停三秒,留出思考的时间。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很多争吵和误解,都是嘴快惹的祸。明
发表时间:2022-10-08 14:46:52浏览次数:488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微信公众号4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与数据科学系原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阮吉寿教授,因病于2022年10月3日凌晨在天津逝世,享年61岁。阮吉寿原籍云南曲靖,1961年5月出生,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本科就读于云南大学数学系;1982年7月至1983年9月在云南省沾益县政府工作;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硕士就读于新疆大学数学系;1986年7月至1991年9月任新疆大学数学系讲师;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博士就读于
发表时间:2022-10-08 14:38:37浏览次数:315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谢凝高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3日20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谢凝高先生 资料图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0月4日发文介绍道,谢凝高先生1934年出生于浙江温岭,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学习,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03年1月退休。曾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发表时间:2022-10-08 14:37:13浏览次数:320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