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月一,送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
寒衣节,和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这是一个正在被世人遗忘,却又极其温暖的日子。
古时,人们会开始缝制寒衣,来抵御冬日的严寒。
念及亡亲,忧其天寒身冷,也为他们“送寒衣”取暖。
生死虽相隔,但思念却可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绵延不绝。
人生忽如寄,飘如陌上尘,这世间,唯有爱和温暖不可辜负。
01
一纸寒衣,深深惦念
《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
寒衣节,又名祭祖节,是连接生者和亡者的一个纽带。
那些积攒的思念,压抑的情感,都在这一天得以释放。
人们会精心将五色纸裁成长条,裹上棉花,写上名字辈分。
然后,一家人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摆上贡品,送去寒衣。
还有人会在十字路口送寒衣,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
其中更是一片苦心,为的是防止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抢去。
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冬无寒,尽温暖。
以前觉得这是迷信,但经历了生离死别,才明白这是深深地惦念。
清明节时,我们祭祀扫墓,为亡者打扫、修缮阴宅。
中元节时,正值丰收,为亡者供奉新米,敬祖尽孝。
寒衣节时,就为逝去的亲人,送去寒衣,御寒保暖。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衣食住行,几乎面面俱到。
听过一句话:“死亡,不是生命真正的终点,遗忘才是。”
一件纸做的冬衣,寄托着生者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
思念在,爱就不会走远,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02
一声问候,浓浓关怀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意义非凡。
为了顺应天时,古代皇帝会在这天行“授衣”之礼。
昭告天下的百姓,此时要穿棉袄,吃豆羹,加衣避寒。
家中母亲或妻子,也会为一家老小亲手缝制厚厚的冬衣。
正如诗中所写的:“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还会将厚厚的冬衣捎给远在他乡打仗、奔波、求学的游子,来表达内心关怀。
时过境迁,如今虽不再手缝冬衣,但亲人的关怀,温暖如昔。
即便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不过是一声问候,一句叮咛。
之中却装满了家人嘘寒问暖的美好心意,以及浓浓的关怀与牵挂。
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是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正是因为有家人的支撑关怀,我们才能乘风破浪,一路向前。
常言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
今日十月一,寒衣节,记得要给最爱的亲人送去慰问与关怀。
打个电话,唠唠家常,备些御寒保暖的冬衣,让他们暖心亦暖身。
哪怕天霜露重,山高水远,别忘了说声:天冷了,请添衣,多保重!
03
寒衣暖身,关怀暖心
古语有云:“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气,敬老孝老世代传。”
寒衣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一年一年的寒衣,一日一日的思念,一次一次的关心。
在这一天,我们祭拜先人,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路,温暖故人的心。
燃一柱清香,捎去想说的话,带走深深的情。
寄心中哀思,送去真诚祝福;流千行泪水,诉说心中缅怀。
愿天堂里的亲人们,再无病痛,身心安宁,永远幸福。
虽然你们已经离世,但一直活在心中,今生不会忘,日日常思量。
也是在这一天,我们更明白,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寒衣节,不只是悼念先人,更是提醒我们要善待身边亲人。
余生,一定要学会珍惜,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别让最亲的人,一点点心凉,别让最爱的人,一次次失望。
尽力陪伴,尽心关怀,尽情守护,才能不负光阴,不留遗憾。
▼
寒衣节,是冬日的开始,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哀思过后,且行且珍惜,且行且珍重。
往后余生,愿活着的人,都能用心善待身边的爱人、亲人、友人。
常联系,多关怀,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互相关心,彼此温暖。
也祝愿天堂里的亲人,幸福快乐,一切安好,无病无痛,健康长寿。
衷心地希望,下辈子我们还能再见,真诚地期盼,下一世我们早点遇见!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