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最好状态是中年

发表于2022-12-23 09:22:35 | 328次阅读


作者:洞见·苏眉细细

静气存于心,志气藏于胸。

长久以来,一提到中年,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危机”、“油腻”。

的确,中年人面临着事业、健康、生活的各种关卡,有时让人觉得四面楚歌,危机四伏。

但是中年也是人一生中最为丰美的岁月。

面对生活的十面埋伏,凭借智慧和意志,与岁月周旋,塑造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01

中年,通达人情

年少时,我们意气风发,总以为凭借一身孤勇,就可以抵达梦想。

人到中年,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才渐渐明白,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都只是人生瞬间,坚毅隐忍,进退有度,才能行稳致远。

唐朝诗人王维,17岁时便写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1岁入朝为官,声名才华冠绝一时。

然而,上任才几个月,就因为观看了属下伶人为他表演的黄狮子舞,被贬济州。

在当时,黄狮子舞专供皇帝享用,王维此举冒犯了皇威。

作为太乐丞,王维对这一禁忌应该心知肚明,完全可以避免。

但是,他年少得志,周围听到的都是赞美之声。

加上当时权势显赫的宁王、薛王都对他“待若师友”,当朝公主赞赏有加,王维难免志得意满。

挨了当头棒喝后,他看清了官场和做人背后的逻辑,开始收起傲气,低调做人。

十几年后,中年王维在宰相张九龄的举荐下,重新入朝为官。

这时的他已经褪去了青涩,变得成熟稳健。

他与朝中大臣广泛交好,陪王子公主们赏玩音乐,同李龟年等诗友往来唱和。

与所有的人都相处融洽,但又从不选边站队,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间游刃有余。

这样的他,广聚人缘,仕途顺畅,最后官至尚书右丞。

经过岁月的磨砺与沉淀,王维用通达的人情世故,破解了困境,拥有了更辽阔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

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收起了横冲直撞的情怀,让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富有弹性。

这种弹性 ,让人既能自洽于内心,又能和光同尘。


02

中年,苦练本领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

有人历经沧桑,老气横秋,有人则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曾国藩就是靠着勤修苦练,度过中年危机,成为一代名臣的。

他出身普通,没有背景,却做到了十年内七次升迁;

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成为清朝文人封侯第一人;

天性愚笨,却留下了数百万言的文集,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完人”。

这都是中年以后的事儿,中年以前,曾国藩的人生写满了失败。

小时候经常被周围的人嘲笑愚笨,连续参加了七次科考,27岁才考中进士;

30多岁入朝为官,他不懂变通,被皇帝唾骂,同僚排挤;

40多岁时,还被罢官回乡,落魄潦倒……

虽然屡遭挫败,曾国藩却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一次次在逆境中奋发,勤修苦练。

32岁时,他给自己量身定做了“日课十二条”,从衣食住行、为人处世、学问修养等方面不断精进。

并且每天通过记日记的形式,吾日三省吾身,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

这种近乎苛刻的自律,一直坚持到他去世。

期间无论公务多么繁忙,甚至患上眼疾,他都没有停歇。

曾国藩说过: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与太平天国作战初期,文人出身的曾国藩屡战屡败。

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接二连三的败绩,让他饱受质疑与嘲讽。

处于人生低谷,曾国藩忍辱负重,总结出一套适合湘军的排兵布阵方法,终于反败为胜。

后来,他回顾往事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困心衡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那些难走的路,都是在磨炼你的本事和意志。

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到中年,也可通过不懈努力,拥有不可限量的前程。

每个人都要经过激流险滩,才能迎来人生的深邃辽阔。

人到中年,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有一颗敢于逆流而上的心。


03

中年,完善修养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原则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世间万物,哪能都合自己心意,学会体谅与包容,才能行高致远。

北宋时期,有一位叫富弼的宰相,德高望重,范仲淹曾称他有济世之才。

然而,他刚刚入朝为官时,因为性情耿直又能言善辩,经常在无意间得罪一些人。

曾经因为剿匪和恩师范仲淹发生争执,也曾因为拒绝赏赐惹恼皇帝。

事后,他自己也深感不安,于是思考改变,逼自己戒掉凡事争高下的毛病。

中年以后,富弼变得宽厚谦和,学问修养为人称道。

有个落魄秀才不相信富弼有这么好的修养,当街拦住他说:“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么样?”

富弼想了想,说:“我会装作没听见。”

秀才大笑而去。

几天后,富弼又在街上遇见那个落魄秀才,主动上前打招呼,谁知秀才竟不理不睬,扭头而去。

走到远处,还不屑地骂了富弼一句。

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富弼笑着说:“他在骂别人吧。”

仆人气愤地说:“以您的才学,完全可以辩倒他,甚至不用辩论,直接抓起来教训他一下啊,您为什么假装听不见呢。”

富弼笑着说:“徒劳无益的事,何必呢。”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眼里不揉沙子,凡事都喜欢争个高低对错,看见不顺眼的人,则不相为谋。

人到中年,当一个人历经岁月,洞明世事,内心便生出一种慈悲与宽厚。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懂得遇事不随意指责他人。

当一个人从简单走向成熟,从狭小走向辽阔,人便变得沉静,能容、能忍、能让,能原谅。

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通畅。


04

中年,掌控情绪

梁实秋先生说过:“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很多时候,那些让人抱憾终身的结果,大都是因为一时冲动,情绪失控。

《三国演义》中,刘备以谦恭仁厚著称,遇事不急不躁。

然而公元220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刘备悲愤交加,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劝阻,执意率领七十万大军去找东吴报仇。

结果东吴的陆逊以逸待劳,在夷陵一带大败蜀军。

刘备不仅没有为关羽报仇,反而损兵折将,士气大伤。

刘备悲愤气恼之下,一病不起,不久,病死于白帝城。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遭遇大大小小的挫折。

沉得住气,不被情绪裹挟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曾国藩年轻时性格倔强,经常因为言行过激,态度傲慢受人诟病。

曾经在父亲的寿宴上与朋友发生争执,惹得朋友拂袖而去;

也曾因直言犯上,被皇帝“怒掷其折于地”;

被解除兵权的低谷时期,周围同僚极尽嘲讽……

人到中年,经历种种挫折磨难后,曾国藩开始进行自我反思。

感觉以前自己为人处世傲气太足,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为了改变自己冲动好斗的性格,曾国藩开始研读庄子的著作,每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境界。

经过几年的修炼,曾国藩的性情变得圆融温和。

在得到机会,二次出山之后,脱胎换骨,在官场如鱼得水。

面对皇帝和同僚,他谦恭内敛,顺利整合人脉与资源,平定太平天国,立下不世之功。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过: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平心静气,方能成大器。

人到中年,管理好情绪,也就掌控了生活。

人到中年,褪去了浮躁,隐去了张扬,学会了静气稳于心,志气藏于胸。

人生的每个年龄段,各自精彩。而我觉得,中年是人生最好的时节。

就像梁实秋说:中年的妙趣在于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点个赞吧,人到中年,成熟稳重,精神不怠,撑起一家烟火,享受生命中的丰盛与辽阔。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