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经营你的35-55岁

发表于2021-12-09 13:29:42 | 430次阅读

 岁月未曾老,匆匆又一年。

  每个人的35岁,都是一生中最大的一道分水岭。

  35岁之前,正值青春华年,是一生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不断试错的阶段;

  35岁之后,生命逐渐走向成熟,不管是生活的负担还是命运的馈赠,我们都应该好好经营当下的一切。

  正如杨绛所说: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今天,有书君整理了人生中的4条强者法则,希望能在这段不断追求更好的旅途中,给大家带来帮助。


 善用“涟漪效应”

  听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一名男子因郁郁不得志,前去求教大师。

  大师带他来到湖边,捡起一块石子投入湖中。

  大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他回答:“涟漪。”

  大师又问:“涟漪从哪儿来?”

  他回答:“来自刚刚投下的石子。”

  大师说:“那你试试去阻止这些涟漪。”

  男子试着伸手去阻止,结果手一入水又产生了更多的涟漪,他顿时不知所措?

  大师笑道:

  “生活就像这片湖,你走的每一步或许刚开始并不起眼,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以后的路。”

  35岁以后,我们总是会对一举成功抱有幻想:

  总想着跳过眼前的小事,一步到达人生的顶点。

  其实,真正的强者,能低头走路,更知抬头看路。

  因为他们懂得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布局。

  佳士得拍卖公司有一个著名门童——吉尔·佩雷斯。

  工作期间,他态度认真,礼貌亲切。

  下班回家后,也会经常翻看报纸,把客人相关报道剪下来贴在墙上。

  长期下来,不管来者是谁,他都能脱口喊出名字。

  这份门童工作,吉尔做了三十多年,可以说35岁以后的每个工作日,他都在佳士得度过。

  后来,公司召开一次重要的商业活动,需要找一位认识所有客户的员工。

  大家发现除了门童吉尔,几乎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替代他。

  吉尔多年的积累,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绽放。

  因为吉尔的突出表现,商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佳士得公司在他退休的时候特地举办了盛大酒会,并宣布他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和待遇退休。

  英文里有句谚语:

  “Think big, do small(做好当下,会成就不一样的未来)。”

  做好当下事,好运自会来。

  35岁之后,好好经营当下的每一件小事。

  把每一步都用来积累,哪怕每次只收获一点点,涓涓细流终会奔涌成滔天巨浪。



  培养“故事思维”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懂技术,也不是懂营销,而是会讲故事。”

  生活不是枯燥的三点一线,而是活泼多变的一幅幅真实场景。

  有智慧的人,善于借助“故事的力量”:

  把刻板的问题生动化,把枯燥的道理变成有趣的故事。

  当沟通变得快捷直观,本来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看过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做作业时,总是偷偷去看后面的答案。

  于是,她反复劝说孩子:

  “做作业要自己想,才有检测的意义,才有助于提高……”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

  后来,她变换思路,决定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射手,他要前往射手之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磨练射术。

  他穿过森林,越过大山,看到一棵树上插着根正中靶心的箭。

  再往前走,又遇到了无数个正中靶心的箭。

  终于,他见到了国王,但是国王看起来并不像身怀绝技的样子。

  于是他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箭箭正中靶心的?”

  国王笑道:“谁都可以做到,你先射一箭,然后围着箭头画出靶心就行了。”

  这时候,他才知道射手之国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讲完故事,她看着孩子说:

  “做练习也是一样,照着答案,全答对了,也不会有进步。”

  孩子听完,哈哈大笑,然后主动把答案交给了妈妈保管。

  逻辑不容易使人信服,故事却可以让人得到理性的启示。

  在故事中体会问题,远胜于在争论中记住道理。

  曾有人将TED演讲进行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

  主讲人自我介绍的时间占了10%,逻辑论证占了25%,而剩下的65%都是在讲故事。

  如果把做事比喻成做菜,会讲故事的人会把原料相同的菜,做的“色香味”俱全。

  故事力,就是影响力。

  故事思维,才是解决问题的顶级思维。



  养成“柔道思维”

  听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河边一棵大树被风连根拔起,落入一个小溪。

  大树在水里看到岸边的芦苇,哭着说:

 “我觉得很奇怪,像你们这样轻柔的身体,怎么没有被狂风摧折呢?”

  芦苇回答:

 “因为你去和狂风抗争,所以失败了;而我们会随风弯曲身体,所以保全了自己。”

  35岁以后,人生下半场,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

  每个人都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并不在于天资的强弱,而取决于懂不懂得成长的规律。

  层次高的人,擅用“柔道战术”,找准关键点,厚积而薄发。

  说起养鸡大户——赵亮,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要是说起《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三德子,大家肯定印象深刻。

  剧中,赵亮扮演的三德子古灵精怪,点子特别多,是个非常出彩的角色。

  也许是因为三德子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赵亮在经历了早期的辉煌后,一直不温不火。

  眼看着40岁将至,影视圈里也是新人辈出,继续这样苦熬下去,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

  于是,赵亮开始远离影视圈的“风浪”,保持谦逊,积蓄力量,寻找人生路上的破局点。

  后来,赵亮找准时机,转身变成了养鸡专业户。

  赵亮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他曾在节目中自曝仅用五年的时间,已经拥有容纳13万只鸡的大农场。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35岁之后,面对生活路上的“腥风血雨”,如果你还不够强大,一定要擅用“柔道战术”。

  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不断寻找一个着力点。

  将自己的优势逐渐放大,在任何风雨面前,都有取胜的可能,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顺。


  打造“护城河”

  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座城堡,周围一定要建设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

  它就像一个人的核心,即使外界威胁再大,也始终能保有一份不受侵扰的自留地。

  35岁以后,各方面的压力纷至沓来。

  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很难在大江横流的生活中站稳脚跟。

  任何困难,都打不倒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

  央视主持人康辉,总会因专业水平过硬而频上热搜。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康辉主持《新闻联播》时,需要临时插播一条重要新闻。

  新闻稿件一万八千多字,全程需要播报20分钟。

  但是康辉拿到稿件时,离开播只剩下8分钟,连提前通读一遍的时间都没有。

  突如其来的“危机”,是考验也是机会。

  康辉凭借出众的专业能力,临危不乱。

  即使途中耳机一度滑落,他也始终字正腔圆,圆满完成了此次播报任务。

 对于康辉的业务能力,业内人士用了八个字形容:“没法复制,不能超越。”

  在人生最重要的后半场,康辉不断磨练自己,强化自己的“护城河”,凭借扎实的实力,现在的康辉早已成功晋升为央视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主任。

  康辉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

  一个人的核心有多稳固,你的未来就会有多少坦途。

  生活无法预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

  创造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当下开始,不断精进自己。

  建筑好自己的护城河,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可知。

  

  35岁以后,人生进入下半场。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好好经营,是对前半生的反馈总结,也是对往后余生的奠基铺垫。

  愿你我都能好好把握这4个强者法则,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将生活打造成理想的模样。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