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大者,盛也
雪至此而盛
夜最长
阴最重
冬最深
万物藏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一节气
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常说,“瑞雪兆丰年”;此时,在我国西北、东北强冷地区,会下大雪,甚至暴雪。而华南、江南地区,也将逐渐进入阴冷寒湿的冬季。
大雪民俗
腌肉
老南京则有句俗语叫“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腊味”,以迎接新年。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在上面滑冰嬉戏。
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天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大雪三候
【一候 鹃鸥不呜】
“鹃鸥”为鸟类。大雪时节,天气寒冷,多数动物已进入冬眠或找到合适的地方过冬,连寒禽鸟也停止了呼叫。大自然间静寂而安宁,正为“冬藏”。
【二候 虎始交】
古人认为,大雪节气为阴气最盛时期,继而开始衰落,阳气开始萌动,于是老虎开始寻求自己的伴侣,此时是孕育虎宝宝的最佳时期。
【三候 荔挺出】
《物候说》:仲冬雪季,万物沉寂,一种叫荔的兰草,也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在此时独独长出地面。荔草不是荔枝,而是一种野草,也叫马兰。
大雪养生
大雪节气,万物收藏。寒气下沉,阴气颇盛,养生重在防寒补阳。
起居调养
大雪时节,起居应顺应自然规律,做到以下几点,以助养气固阳。
少熬夜
熬夜容易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
晒太阳
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
迈开腿
“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此时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
不发怒
此时日照时间减少、天气干燥,人们情绪容易忧郁、暴躁,易导致肝气郁结,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
要保暖:
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出门时要要准备好帽子、围巾、手套、靴子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避免寒气入侵。
饮食调养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地域、气候来选择进补的食物。
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暖和但多潮湿,容易导致人体“脾弱湿重”,饮食当以清淡养胃、平和温补为宜。如老鸭汤、鱼头豆腐汤、蔬菜汤、八宝粥。
北方气候寒冷,可适当吃些温热食物,以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如羊肉、牛肉、花生、核桃等。如果天气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清热润燥的食物,防止上火。如:百合、白萝卜、冬笋等。
大雪节气传统食物
羊肉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的时候就是提醒人们要开始进补了,进补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健康过冬。老南京大雪进补的时候就比较爱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以此来增强御寒能力。
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人身体的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会更加的丰富。
至于北方,这个时候已相当的寒冷,像是在包头地区有句俗谚说“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大雪季节到来的时候,就是杀猪准备年货的时刻。这个时候,无论谁家宰畜,亲朋好友都会前来帮忙,东家准备食物、小酒、小菜宴请,因此小雪、大雪季节都是家族亲友们叙旧联络感情的时刻。
食用菌
香菇等食用菌中里边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自古就是珍贵的保健食品,现代科学证明,食用菌中的香菇多糖,核酸、香菇嘌呤、维生素和矿物质锌、硒等成分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防止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中,保持血管年轻而且还有弹性,从而起到改善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多吃些一些食用菌,有助于身体的保健。
年糕
年糕有“消寒糕”的美称,所谓消寒顾名思义,就是消除严寒,年糕吃了年糕以后会让身体变得非常的暖和和温暖,也可以驱除寒气,在“大雪”这天吃年糕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八宝饭
主要是用糯米做成的,吃了之后人们的身体会明显的感觉浑身发热,微微发汗的感觉,糯米做的八宝饭是最经典的八宝饭。
辅以桂花、大红枣、莲子以及一些坚果混合而成,在锅中熬煮一段时间以后,把八宝饭熬成粘稠状,煮熟之后加一点糖,甜暖糯,口感俱佳,是大雪节气可吃的佳品。
大雪养生
养生是通过自身作息、饮食、衣着等方面的调整,来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大雪带来的变化是悄然无声的,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一夜睡醒时,气候变了,身体也随着自然规律而发生改变。
冬天寒气逼人,最好的养生,就是生热,用自身的热量对抗外界的冰凉。
第一热:饮食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吃一些牛羊肉,增加自身热量。
身体为了抵御严寒,会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来对抗寒冷,而多吃牛羊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过冬。
第二热:脚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而且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极易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
适当泡脚,给脚以温暖,不仅能够舒缓疲劳,让身体得到放松,还会加速血液流动,让整个人更暖和。
因此数九寒天时,脚部保暖尤其应该加强。
第三热:起居御寒
冬天日照短,黑夜长,人的作息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晚起,尤其不要熬夜,也不要过早起床晨练。
此外,冬季防风,我们常将窗户紧闭,室内的空气不流通,对健康反而不利。正确的做法是在防风的同时,适当开窗通通风,保证空气的新旧更替。
衣着上注意保暖,及时添衣,早上起床不要骤然受冷风。
唯有自身温暖,才是抵御寒冬最好的养生。
编辑 / 孙超慧
制图 / 蔡嵩麟
资料 / 网络
视频 / 成子锴 王龑君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