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湃新闻记者从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会方面获悉,西南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郭日修教授于北京时间2021年8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97岁。公开资料显示,郭日修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船舶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校造船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海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郭日修先后在唐山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海军学校、第二海军学校、海军工程大学等高校任教。执
发表时间:2021-08-30 13:05:38浏览次数:279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院士郑哲敏院士简介郑哲敏,力学家、爆炸力学奠基人之一,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1924年10月生于山东济南,1952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院士与合作者提出了流体弹塑性理论,建立了穿破甲的动力学模型与相似律,奠定了爆炸加工、水下爆炸筑堤等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在国防
发表时间:2021-08-29 10:04:34浏览次数:462

8月28日晚,财政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财政部原部长金人庆同志,因抢救无效,于2021年8月28日6时45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逝世,享年77岁。此前,多方消息显示,金人庆系因家中失火受伤,抢救无效去世。家中阳台书籍起火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27日23时47分,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9号院19号楼1单元101室阳台书籍起火。消防部门迅速到场处置,28日0时17分火被扑灭,过火面积2平方米,现场救出一名年老伤者,后送往复兴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8月28日,财政部官网发布消息称,财政
发表时间:2021-08-29 09:43:34浏览次数:391

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 图又一青年律师不幸早逝。8月24日,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朱品祖律师于2021年8月22日(星期日)下午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28岁。讣告称,朱品祖律师毕业于复旦大学,具有工学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学位。朱品祖律师于2021年1月7日取得律师执业证,于2021年8月2日入职光大,业务领域包括知识产权及竞争法、劳动合规等。律所官网介绍称,朱品祖律师具有工学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学位的复合专业背景,并获得中国专利代理师执业资格、
发表时间:2021-08-27 09:31:36浏览次数:447

▲演员辻万长日本演艺界的老戏骨,演员辻万长(つじ・かずなが)于18日因肾癌去世。享年77岁。出生于佐贺县。葬礼及告别仪式均以家族葬的形式举行。23日,其所属事务所公布了这一消息。今年七月份,所属公司宣布了辻万长早已身患肾癌的消息,并表示为了专心治疗,将辞演原定出演的明年NHK大河剧《镰仓殿的13人》。《镰仓殿的13人》的编剧三谷幸喜创作并亲自出演,于去年7~8月在东京PARCO剧场上演的舞台剧《大地 Social Distancing Version》(8月在大阪公演)成为了辻万长戏剧生涯中的遗作。而本月
发表时间:2021-08-27 09:27:58浏览次数:470

两院院士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何许人也?他是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双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的就34人,目前还健在的只有十多位了,这些人才是中国真正的巨星,他们都是中国的国宝级人物,他们都为中国做过巨大的贡献,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奉献。如今,巨星又陨落了一位,您一路走好!郑老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他曾说:“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
发表时间:2021-08-27 09:22:59浏览次数:427

“病人都等着我看病呢。”这是妇科大家门成福先生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自幼跟随叔父研习中医经典,1949年独立悬壶,专门从事中医妇科和内科,门成福先生一生都奉献给了患者。8月20日,门成福先生因病逝世,一代名医悲陨落,谨以此文沉痛哀悼。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哀悼】2021年08月20日下午门成福先生在郑因病逝世,享年90岁。门成福先生献身祖国医学70余个春秋,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淡泊名利,谦和仙雅,为医家之典范;治学严谨,造诣精妙,为后学之楷模。门老先生的逝世,是河南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损失。国医大师张磊沉
发表时间:2021-08-27 09:19:09浏览次数:1060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素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25日在沈阳逝世,享年90岁。 陈素芝同志,辽宁沈阳人。1948年11月参加工作,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沈阳五三工厂工段长,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文革”中受冲击;1971年1月至1977年10月,先后任沈阳五三工厂政工组副组长,援外中国专家组副组长、组长;1977年10月至1982年3月,先后任沈阳五三工厂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委常委,沈阳五三工厂党委副书记、厂长;1982年3月
发表时间:2021-08-27 09:13:17浏览次数:371

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原党委书记、研究员王春梅同志,因病于2021年8月22日中午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介绍,王春梅同志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参与编写、发表关于大学生教育与管理、高校党建的论著多种,先后获得北京市政治思想教学课程一等奖、北京市高校党建二等奖和北京大学李大钊奖,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并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王春梅同志毕业留校后,一直在北大工作,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发表时间:2021-08-27 09:08:53浏览次数:330

(文/赵 英)8月24日清晨,大荔县著名作家马行健突发疾病辞世,大荔文坛痛失先行者及旗帜性人物。 马行健先生原名马建民,1947年出生于许庄镇(原汉村乡)东汉村,1970年陕西工业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曾任大荔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他早年在陕南工作,后调回家乡,至今已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家协会顾问。马行健先生常年坚持抱病创作、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十余部约300万字,红色革命题材作品《躁动的黎明》在省市获奖,《苍天在上》《拒绝死亡》《荷香赵渡湾》《槐垣文坛》《
发表时间:2021-08-25 09:35:08浏览次数:657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