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著名考古学家王迅逝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王迅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0月6日6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王迅1949年4月22日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8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是新中国考古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同年留校任教。2006年晋升为教授。王迅长期从事夏商周考古及田野考古教学研究工作,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青铜器》等课程,并多次指导学生开展田野考古实习,培养了大批考古专业人才。
发表时间:2021-10-08 14:42:36浏览次数:285
中科院院士陈文新逝世,今年已有26位两院院士远去
据湖南浏阳电视台微信公号“浏TV”10月8日消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的家属获悉,陈文新院士于2021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陈文新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祖籍浏阳市镇头镇土桥村。陈文新院士在根瘤菌这条“既艰辛耗时又偏僻生冷”的研究道路上,数十年踏遍青山,采集、研究根瘤菌,让这种看不见的微生物为人类做出大贡献。她一手创立的“中国农大根瘤菌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现代根瘤菌分类学的开拓者,引领我国的根瘤菌分类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根瘤菌是一类共生固氮细菌的总称,这类细菌在许多豆
发表时间:2021-10-08 14:36:00浏览次数:308
99岁抗战女战士谭岚在宁辞世
中国江苏网讯 (王飞 倪超 陈月飞) 记者9月28日从省军区获悉,老红军、省军区南京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谭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7日20时3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9岁。谭岚原名谭琼瑶,广东开平人,1923年3月出生于广东中山,幼年随家人漂泊至泰国。1937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7月,毅然回国参加抗战。她从曼谷出发,在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安排下转道广州,行程2万多公里,于1938年9月到达延安,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入伍。曾参加过晋察冀根据地反日寇大扫荡、保卫延安、淮
发表时间:2021-10-03 08:55:33浏览次数:308
贵州道真籍著名国医大家王传贵同志逝世
联系电话微信:王传贵同志生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好干部、原总参管理局中心门诊部主任医师王传贵同志,于2021年9月28日23时28分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88岁。王传贵同志1934年12月22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苗族自治县。1950年12月任16军教导队学员,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4年1月任国防部办公厅124疗养院护士;1965年11月总参管理局第三门诊部医助,期间进入多家医学院就读进修;1970年5月任总参管理局第三门诊部军医;1980 年4 月任总参管理局第三门诊
发表时间:2021-10-03 08:49:56浏览次数:1075
老革命、老导演、老艺术家金淑琪逝世,享年91岁
原标题:老革命、老导演、老艺术家金淑琪逝世,享年91岁 来源:千龙网10月2日,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电影(11.190, 0.59, 5.57%)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制片厂离休干部金淑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1 年10 月 1 日在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不幸逝世,享年 91 岁。金淑琪一生辛勤工作,默默耕耘,她为人低调,待人真诚,从不倚老卖老,在上影厂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革命、老导演、老艺术家。金淑琪1930年出生,山东蓬莱人。1946年3月开始从事文艺工作,曾
发表时间:2021-10-03 08:39:05浏览次数:376
粤港著名报人杨奇因病逝世,享年99岁
《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主要创办者之一、粤港地区著名报人杨奇同志,于2021年10月1日在广州因病去世,享年99岁。杨奇同志1923年1月出生于中山沙溪申明亭村,早年因家贫辍学到香港谋生。他青年时期积极追求进步,于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完成香港中国新闻学院的学业,从此走上新闻出版生涯。在超过半世纪的报人生涯中,杨奇同志参与创办过五份报纸,分别是:抗战时期活跃在东江游击区的《前进报》(1942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香港主办的《正报》(194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华南分局机关报
发表时间:2021-10-03 08:37:41浏览次数:463
漫画家斋藤隆夫去世享年84岁《骷髅13》遵照遗嘱继续连载
据雅虎日本消息,著名漫画家斋藤隆夫因胰腺癌于9月24日去世,终年84岁,此外,根据斋藤隆夫的遗愿,斋藤制作与剧本工作人员还将继续合作连载《骷髅13》,据悉,《骷髅13》从1968年11月起开始在小学馆《Big Comic》杂志连载,至今已超过50年,至2021年7月已发行201册单行本。《骷髅13》是一部随着世界潮流的创作,取材以时事为主。大小事件的发生、来龙去脉,成了斋藤隆夫搜集的资料。三十年来的世界历史就在《骷髅13》中一目了然。使看漫画的人可以约略明白世界的变动,《骷髅13》涉及到了大量的历史、政治
发表时间:2021-10-01 23:57:02浏览次数:355
东华大学原校长邵世煌逝世,享年84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东华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东华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邵世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26日6时2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4岁。公开资料显示,邵世煌,1938年生,1955年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60年任教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纽约服装学院作访问学者。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任东华大学副校长,1994年至2001年任校长。邵世煌长期从事控制科学与工
发表时间:2021-10-01 23:54:45浏览次数:368
蒲剧名家邢秀珍去世,享年81岁!
邢秀珍(1941-2021),女,陕西省临潼县人,后定居夏县。她主工小旦,1953年进入新绛县蒲剧团,跟张秀英、孙成群、胡艺华等学演了《藏舟》、《拾玉镯》、《送女》、《杀狗》、《游花园》、《明月珠》、《玉虎坠》、《李亚仙》、《红鬃烈马》等戏,崭露头角,之后被调入夏县蒲剧团。她唱腔细腻缠绵,委婉生情,深受观众欢迎。她做戏本分到位,抒情戏、激情戏皆能应工。她的《游西湖》、《游龟山》、《碧云寺》、《四姐下凡》、《宝莲灯》、《杜鹃山》、《沙家浜》等均受观众好评。在1956年临汾专区学生汇演中以《燕燕》获表演三等奖
发表时间:2021-10-01 23:49:56浏览次数:2238
歌手赵已然去世,享年58岁,曾翻唱《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9月30日,多名音乐人在微博和朋友圈发文悼念刚刚去世的歌手赵已然。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58岁的赵已然虽然只发过一张专辑《活在1988》,但丝毫不影响他在音乐圈的知名度。他的亲弟弟赵牧阳是中国著名的鼓手。赵已然的去世原因没有公布,但他在2018年的一次现场演出中这样说道:“我现在去看病,有经验的西医都不用做检查,直接给我两个选择:要不回去,要不进ICU。”“极少开口的超级歌手”,这是网易云音乐对赵已然的简介,喜欢他的歌迷都叫他“赵老大”,大家最熟悉的是他翻唱潘越云的《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出生在宁夏的赵已
发表时间:2021-10-01 23:46:10浏览次数:327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