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晚报讯(记者 孙云岳 张晨瑆 张昊)昨天中午,根据女足前国脚浦玮发布的消息,前国足主帅、中国足坛元老陈成达仙逝,享年93岁。据了解,陈指导是3月24日在北京去世的,享年93岁。陈指导原名陈志刚,1929年出生于上海,是中国杰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陈指导1952年入选国家队,1954年跟随中国青年队赴匈牙利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支男足国家队国脚,1957年起任国家队教练,至1963年连任7年,曾率队获得1959年中、苏、匈三国对抗赛冠军和1964年中、朝、越、蒙四国对抗赛冠军。陈指导可谓是中国女足运
发表时间:2022-03-25 10:23:58浏览次数:410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传统文化至上但安全尤为重要疫情犹在,安全至上。网络祭扫防聚集,提倡网上献花、留言寄语、居家追思、代理祭扫等方式缅怀故人,暂停组织守灵、告别、祭奠等群体性活动,倡导外出人员不返乡、不跨区域祭扫,减少出行和人员流动。安全防护控风险,办理骨灰暂存、安葬等业务按预约时间到达,自觉佩戴口罩,听从引导有序行进,接受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缩短驻留时间。绿色环保重内涵,遵守烟花爆竹禁放规定
发表时间:2022-03-24 15:10:21浏览次数:1179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几乎所有的卦里都是有好也有坏,有吉也有凶,只有谦卦里六爻皆吉。谦卦上卦坤为地,下卦艮为山。就卦象来看,高大的山隐藏于地下,就好像一个人虽然内满如山,积累得很厚实,但是外表却和常人一样,别人看不出来。谦虚的人,有修养,故而受人尊敬,即便地位低下,他人也无法超越。谦,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更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01谦逊,是做人的美德谦卦卦辞说:“谦,亨,君子有终。”谦则亨,不必有别的条件。君子能够终生坚持谦德。《尚书》也有言:“满招损,谦受益。”谦逊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求教,积极
发表时间:2022-03-24 11:47:34浏览次数:426

作者:洞见JAMES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三毛在《空心人》里写道:“所有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从空心人成长为实心人,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沉淀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向内探求,在自己的闭环逻辑里,经年累月的积累。01闭门:在独处中增值自己。曾有读者问作家连岳,长时间在家工作,心情低落时是如何排遣的?他的回答是,自己很忙,时间不够用,没空低落。在回复的同时,连岳讲起了自己23岁时的经历。
发表时间:2022-03-24 11:39:25浏览次数:333

致敬!缅怀2022年3月21日,我们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原教育处退休职工沈慧老师告诉我,冯祚建先生走了。我感到无比惊讶与悲恸!年前,我还请冯先生,以及老所长王祖望先生、沈老师一起吃的饭;我们还在讨论《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所涉及的所有资料、档案文献的归宿问题,等等。上个月,我还见到冯先生拎着他的小布袋包,自己坐公交,从东南五环那边的家到位于近北五环的动物所标本库看标本,仍然研究着怹手头上的一大批啮齿类标本。实在不敢接受冯先生就这样突然离我们而去。而那次开会及聚餐,竟成为了我与冯先生的永别!沈慧老师说,
发表时间:2022-03-24 10:02:01浏览次数:322

新京报快讯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微消息,今天(3月23日)中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素明在医院去世,享年87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58位。王素明的童年很悲苦。她原本姓杨,1937年她刚刚2岁,和奶奶、父母、兄妹一起住在仙鹤门,父亲当时是龙坛中学的校长。日军侵占南京后,父亲被日军以“破坏分子”的罪名抓走,不久遇害。母亲无力养活儿女,将她们兄妹四人都送给别家领养,四兄妹四个姓。她被一户王姓家庭收养,从此改名王素明。王素明的童年是黑暗的,但她用自己的光与热,照亮了余
发表时间:2022-03-24 09:50:27浏览次数:314

当地时间23日,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逝世。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家人在社交网站上宣布,当天早些时候,奥尔布赖特因为癌症去世,终年84岁。奥尔布赖特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布拉格,于1957年获得美国公民资格。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委任奥尔布赖特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1996年12月5日,克林顿提名奥尔布赖特为国务卿候选人。在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后,奥尔布赖特于1997年1月23日宣誓就职,成为美国首位女性国务卿。(央视记者 徐德智)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
发表时间:2022-03-24 09:25:20浏览次数:350

著名动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子仪,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张子仪,1925年3月4日出生,祖籍山西。194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1948至1952年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动物营养学。1952年回国。作为我国当今饲料营养科学的领军者和我国饲料工业及现代化养殖业的主要铺路人之一,张子仪曾应邀为有关农业、技监、内贸、科技、环保等部委的科技咨询项目担任顾问,献计献策,先后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主持14项),中华科教基金会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曾兼任第七、八届
发表时间:2022-03-23 15:01:34浏览次数:281

看过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对于每个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父母的良言,是指引孩子往前走的明灯。父母的恶语,是种在孩子心里的毒瘤。父母随口而出的语言,或许就是孩子未来要走的路。01父母的嘴里,藏着孩子的智商。看过一条令人心疼的新闻:在外地做水果生意的王女士,有一天,把3岁多的儿子一个人放在家。不幸的事发生了,孩子从5楼掉下去,生命垂危。幸运的是,抢救及时,孩子在重症病室呆了19天,出院时也没有什么后遗症,而且还有一个喜人的意外收获。原本3岁多的孩子,一切正常却不会说话,为此,
发表时间:2022-03-23 10:01:54浏览次数:2742

作者:洞见Allergy愁得酒卮如敌国,病须书卷作良医。耶鲁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研究,叫“每天一章:阅读和长寿的关系”。该研究是针对50岁以上的人开展的,他们被分为3组:一组没有阅读习惯;一组每天坚持看书半小时;另一组坚持看书的时间更长。该试验耗时12年,跟踪调查了3500多人后,得出一个结论:与不愿意看书的人相比,每天坚持看书半小时,死亡风险可降低17%,超过半小时,风险更低,降低20%。研究人员还将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存活年限进行了对比,发现读书比不读书平均多活两年。读书与不读书相关存活年限对比《社会科学与医
发表时间:2022-03-23 09:54:33浏览次数:431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