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丽日寄哀思,天上人间自相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时节,由此文人墨客自是留下诸多脍炙人口诗篇啦。本期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和清明有关诗作,希冀能够从中感受那些往昔的共同记忆吧!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 韩翃春城
发表时间:2022-04-03 11:07:48浏览次数:439
全国劳动模范张国忠逝世
沉痛宣告: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小杨屯村党委书记张国忠同志,于二O二二年四月三日凌晨五时十分,因病不幸逝世,享年97岁。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时间:2022-04-03 10:20:40浏览次数:385
著名刑法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希慧病逝,享年65岁
据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网站,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原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希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31日10时40分逝世,享年65岁。《讣告》指出,李希慧教授是忠诚的法学教育工作者,是杰出的刑法学者。李希慧教授的不幸逝世,是我国刑法学界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的巨大损失。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我们怀着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李希慧教授!李希慧,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
发表时间:2022-04-02 10:29:04浏览次数:516
106岁开国少将邹衍逝世,健在开国将星仅剩5颗
红船编辑部从邹衍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于2022年4月1日20时20分在沈阳逝世,享年106岁。邹衍公开资料显示,邹衍,出生于1915年11月5日,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历经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由邹衍担任政委的中央警卫师成为新中国首支“御林军”,圆满地完成了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安全进驻北平、警卫西苑机场入城前的大阅兵、保卫第一届政协会议、保卫和参加开国大典、护送毛泽东出国访问苏联等五大任务,受到了党
发表时间:2022-04-02 10:26:58浏览次数:1801
64岁刑法学专家单民逝世,曾任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单民同志亲友处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刑法学专家单民同志,因病于2022年3月29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公开资料显示,单民,男,1958年出生,汉族,河南省西平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曾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社会职务方面,单民曾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副主编、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理事等职,1997
发表时间:2022-04-01 13:31:29浏览次数:347
《星际迷航:原初》导演马文·J·乔姆斯基逝世,享年92岁
 3月30日,马文·J·乔姆斯基的儿子向Variety证实,马文·J·乔姆斯基已在3月28日逝世,享年92岁。马文·J·乔姆斯基曾执导过《星际迷航·原初》《碟中谍》《根》等多部知名电视剧。他一生共获得4座艾美奖和2座美国导演工会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时间:2022-03-31 11:53:15浏览次数:383
写给很累的你: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会有他的使命。有的为自己而活,有的为他人而活,有人活得无忧无虑,有人活得狼狈不堪,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因为什么,人活在这世上,总有坚持下去的理由。顺风顺水也好,逆水行舟也罢,请相信,你的坚持,终将美好。01请相信,再大的石头也无法阻挡种子发芽,生根,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直到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种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
发表时间:2022-03-31 11:48:11浏览次数:353
改变人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
作者:儒风君 · 樱桃《楞严经》有言:“理可顿悟,事须渐修。”道理,或许能够领悟,但知行合一,需要的是循序渐进。毕竟道理懂再多,不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也是枉然。真正能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你培养的小习惯。1听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尚书》有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易行难,知晓道理简单,照着做却很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了再多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生活中,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思想很丰满,行动很骨感。读书能提升自己,但买了一堆书,总在看前几页,还是不了了之。运动对身体有益,办
发表时间:2022-03-31 11:43:28浏览次数:377
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陈鹏生逝世,享年89岁
华东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图3月30日,华东政法大学官方微信发布讣告: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政协上海市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无党派人士,原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陈鹏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9日5时17分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89岁。悼念仪式的具体时间、地点将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规定另行公布。据华东政法大学公开信息,2017年,《今日中国》推出《中国法治建设特刊》,推选出“影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百位法学家”,陈鹏生位列其中,被称为“当代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儒学
发表时间:2022-03-31 09:05:44浏览次数:652
清明祭祖需要准备哪些东西,用什么贡品好,祭拜完贡品如何处理?
清明扫墓祭祖(上坟)用什么供品最好祭祀的贡品都是比较讲究的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祭品必须是单数(阳数)。阴人用阳数,阳人用阴数。民间向来有凑数的说法,认为祭品用双数,就预示给逝者去凑数。非常不吉利。其次,祭品一般准备五种,有五福俱全之意。香烛香烛是扫墓祭祖的时候必须准备的东西之一,不仅要在先人墓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素酒扫墓祭拜的过程就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也可以用水代替,但需用酒壶盛装。供养清明祭祖的时候,一般
发表时间:2022-03-30 13:27:31浏览次数:2149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