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马晓莉教授逝世
6月11日,北京儿童医院马晓莉教授治丧小组发布讣告,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肿瘤学组组长马晓莉,于2022年6月9日0时55分因病逝世,终年58岁。马晓莉,宁夏同心人,1985年大学毕业师从我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教授,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2006年创建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实体瘤专业组,担任专业组组长,2012年任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2021年任肿瘤内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肿瘤学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恶性肿瘤(实体肿瘤)专家委员会副
发表时间:2022-06-12 21:46:17浏览次数:645
媒体:金牌配角沈威去世,曾是周星驰、刘德华等巨星“绿叶”
6月11日,据港媒报道,演员沈威日前于广华医院去世,享年71岁。好友杨毅证实该消息:“他是前天(9)日晚上去世的,走得很安详。”好友陈德森称也知道沈威死讯,但详情不太清楚。沈威一生参演过多部影视作品,在1985年获得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沈威以出演大反派被影迷熟知,参演过《警察故事3》等经典影片。还曾参演《刀马旦》《笑傲江湖》《大闹广昌隆》等剧集。沈威与王祖贤、杨紫琼、周润发、刘德华等都有过合作,是公认的实力派演员。作为巨星身边的“绿叶”,他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演过很多让影迷难忘的角色。比如《义
发表时间:2022-06-12 21:43:28浏览次数:332
缅怀!中科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於崇文在京逝世,享年98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於崇文,1924年2月15日生于上海。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曾任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高级顾问,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顾问,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於崇文一生潜心于地学基础理论研究,长期致力于将基础自
发表时间:2022-06-12 21:39:01浏览次数:265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作者:洞见ciyu人总得经历一些变故,才能看懂一些感情。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苏轼一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王侯墨客,论天下事;有山野农夫,品烟火味。人情反复间,有人赞他、助他,有人谤他、毁他。但无论与谁相逢同行,对苏轼来说,都是生命中一场自我修行。01苏轼与好友黄庭坚、佛印交往时,发生过一件逸闻趣事。有一天晚上,苏轼备好佳肴,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游船离岸,苏轼笑着说: 以往聚会佛印都得凑热闹,这次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谁知佛印老早打听到消息,
发表时间:2022-06-10 08:20:27浏览次数:442
顶级的情商,是说话有温度
作者:洞见onetong话不随口,事不随心,人不随意。网上有个提问: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有个高赞说:有“社交自觉症”的人。他们懂分寸,守界限,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深以为然,凡事有度,过则为灾。与人相处,进退有度,恰如其分是一种顶级的情商。01说话有温度作家林姑娘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五一假期的时候,她回了一趟家,陪母亲逛街的时候,遇到邻居王大妈,看到她大老远就满脸热情地迎过来,林姑娘心里暖暖的,但王大妈的话却让她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哟,有一阵子没见你回家来,现在怎么胖成这样了,看脸上这肉,怪不得听你
发表时间:2022-06-10 08:09:13浏览次数:467
云南一级警长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5岁!战友,一路走好!
2022年6月7日17时许,云南玉溪元江县公安局一级警长李江华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5岁。李江华,男,白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76年8月出生,1999年7月参加工作。22年的从警生涯,他一直奋战在公安基层一线,在参与各项重大工作任务中多次受到表彰。战友,一路走好!来源:玉溪元江警方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nbs
发表时间:2022-06-10 08:00:40浏览次数:357
著名感光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逝世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9日凌晨4时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新京报讯(记者刘洋)6月9日晚,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感光材料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9日凌晨4时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邹竞致力于感光材料和功能性薄膜材料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为我国感光材料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创立了天津大学印制电子材料研究方向,为我国功能材料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按照家属意愿,为缅怀邹院士的突出贡献,讣告使用彩色照片。
发表时间:2022-06-10 07:58:38浏览次数:342
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祥龙逝世,享年73岁
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北大哲学系张祥龙教授因病于2022年6月8日晚上10点50分在北京家中安然离世,享年73岁。张祥龙,男,1949年生。1992年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他的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欧洲大陆哲学(以现象学为主)、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主要研究成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当代西方哲学笔记》《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先秦儒家哲学九讲》等。张祥龙认为,哲学是对终极问题的边际理喻。哲学是文化产物,但不只是现成的文化产物。哲学的源头在先于或后于主客二分的实际人生中。哲
发表时间:2022-06-10 07:53:22浏览次数:411
莫言:够得着的幸福,才是你的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莫言在《红高粱》里写:“一人一个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鲜与不易。我们常常站在此岸艳羡彼岸的风光,却不知对岸的人也在渴慕你眼前的风景。人活于世,终归要向内求,与其羡慕别人得到的,不如守住够得着的幸福。01不必仰望别人的幸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青年办事途中,路过一座大山。突然,一只猛虎飞奔而来,青年害怕极了,慌忙爬到树上。老虎哪里肯罢休,拼命往树上跳,年轻人惊慌之余,不慎从树上跌落,正好掉落在虎背上。老虎受了惊,驮着青年一路狂奔。路上行人见
发表时间:2022-06-09 08:57:40浏览次数:371
痛悼!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周勤之院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周勤之,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7日在上海逝世。  周勤之,1927年11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50年毕业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曾任东华大学教授、上海机床厂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勤之是我国静压轴承开创人之一,新开发的动静压轴承在高精度外圆磨床用卡盘夹磨工作圆度<0.08微米,为当代国际最高水平。吸收国外技术试验开发镜面磨削外圆磨床开创我国镜面磨削先河。他直接参与并组织指导研究开发的精密分度技术、接长丝杆技术、双薄膜反馈
发表时间:2022-06-09 08:50:57浏览次数:316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