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南北方习俗差异有哪些!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早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按中国传统民俗,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南北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
发表时间:2021-02-26 11:44:13浏览次数:760
厦门漆线雕名家蔡水况辞世,享年82岁
昨日,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漆线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蔡水况因病医治无效在厦门去世,享年82岁。  蔡水况昨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一代大师辞世,引发业界哀悼。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蔡氏漆线雕)董事长张学平昨日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说,蔡水况老先生是第一个给漆线雕命名的人,他也将一生奉献给了漆线雕,同时长年致力于漆线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业界颇受赞誉。“他的艺术成就、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被世人铭记。”首次给
发表时间:2021-02-26 09:59:48浏览次数:337
阿波罗奖获得者贝尔纳•梅特纳兹逝世
   (2021年2月23日,上海)依视路万里路®渐进镜片发明者贝尔纳·梅特纳兹(Bernard Maitenaz)于2月22日在巴黎家中逝世,享年94岁。依视路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保罗(Paul du Saillant)在悼词中表示:“梅特纳兹是一个真正的行业先驱和发明家,我们也将永远铭记他在依视路所倡导的价值观。2014年,梅特纳兹获得阿波罗奖。      依视路万里路®渐进镜片之父 贝尔纳·梅特纳兹   &
发表时间:2021-02-26 09:56:03浏览次数:321
秦汉史研究学者刘修明逝世,享年8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方面获悉:九三学社社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修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2月17日22时33分,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0岁。刘修明同志1963年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工作,曾任《史林》副主编、《社会科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曾承担“七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生与国运—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道路”。他的代表性论文有《封建家族宗法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
发表时间:2021-02-26 09:52:31浏览次数:303
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庄守经逝世,享年9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大学图书馆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庄守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2月23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公开资料显示,庄守经,1931年生,北京市人。1945年入读北平崇德中学,194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进入燕京大学化工系学习,1950-1952年任燕京大学团委副书记。1952年至1979年,历任北京大学职工党支部书记、总务处党总支书记、机关党总支书记等职,负责后勤工作,并兼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革中受到冲击,下放劳动。1979-1981年任北京大学图
发表时间:2021-02-26 09:47:23浏览次数:295
余生,一定要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
人生路上,我们不断地在遇见。有些人,无论我们怎样试图走进他的心里,都只是徒劳,而有些人,一接触就会让我们觉得舒服。所以,人与人之间相隔最远的距离,不是千山万水,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年轻的时候,我们为了权力、钱财、事业,不得不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会主动释放一些善意,勉强自己说不想说的话,勉强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带着几分虚伪,又带着几分委屈,有时是故意讨好,有时是不敢得罪,小心翼翼地与他人交流着,不曾显露真正的自我。当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时候,
发表时间:2021-02-25 20:36:54浏览次数:494
高保利车祸去世,享年44岁!
2月25日龚琳娜发文透露,歌手高保利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享年44岁。龚琳娜表示,事故发生在2月24日下午,当时高保利正在去太原的高速路上,不料遭遇了意外。  对于好友的突然离世,龚琳娜难掩悲伤:“非常突然,很久没见,阴阳相隔。”据悉,中国男高音歌唱家高保利被誉为“西部歌王”,一生获奖无数,代表作有《吉祥安康》、《桃花红杏花白》、《溜溜的情歌》、《天蓝蓝》等等。一路走好!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
发表时间:2021-02-25 15:21:03浏览次数:299
著名经济学家江春泽逝世,享年86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方面获悉,著名经济学家江春泽已于2021年2月3日逝世,享年86岁。据安徽宣城市政协方面介绍,江春泽,原名江泽春,1935年3月出生,旌德县江村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她1962年起在复旦大学经济系任教,1966年至197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研究苏联经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负责南斯拉夫经济研究,出版了不少研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模式的
发表时间:2021-02-25 15:18:31浏览次数:341
知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逝世
秦佑国 资料图澎湃新闻记者从清华大学相关单位方面获悉,知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教授,于2021年2月24日晚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8岁。公开资料显示,秦佑国,男,1943年12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建筑促进会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环境声学委员会副
发表时间:2021-02-25 15:17:11浏览次数:255
重庆舰起义策划组织者王颐桢逝世,享年94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王颐桢同志亲友处获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原副所长,重庆号士兵解放委员会主席王颐桢于2021年2月23日18点10分在青岛去世,享年94岁。  年轻时的王颐桢。 本文图片 重庆晨报王颐桢就是原国民党海军最大战舰“重庆舰”起义的策划组织者。王颐桢家乡媒体《扬州晚报》曾于2015年刊文《“重庆舰”起义之谜揭开 策划组织者是扬州人王颐桢》介绍: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军海军部队中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在上海吴淞口起义,直驶解放区烟台,这是我国人民革命战争中一件震惊中外
发表时间:2021-02-25 11:42:23浏览次数:301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