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时尚先驱、著名时装设计师Carla Zampatti 去世,享年78岁
本文转自【华丽志】;澳大利亚时装设计师Carla Zampatti于周六在悉尼去世,享年78岁。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一直以优雅的设计而闻名,她也是为女性赋权的先驱。据《悉尼晨锋报 Sydney Morning Herald》报道,Carla Zampatti 上周在一场歌剧节目的首演活动中摔倒后入院治疗,最终不治身亡。Carla Zampatti 1942年出生于意大利,1950年随家人移居澳大利亚。1965年,她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小型时装系列,5年后成立了Carla Zampatti Pty Ltd。20
发表时间:2021-04-07 11:27:14浏览次数:404
纪念英雄|飞行员烈士陈卓林逝世56周年
陈卓林,1892年出生于广东台山,父亲是一名早就退伍的老兵,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年轻时受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赴美国学习飞行员知识,一去就是五年。陈卓林在美学习的五年时间中,除了集中学习的时间就在当地做零工。五年的时间将攒下的钱买了一驾作战机。1923年,陈卓林带着自己学习五年的知识,和一架自费购买的作战机回到广州,加入到了航空作战部队中。陈卓林在这期间,曾担任飞机师多次参与作战,在战争中为部队探测敌人阵容及作战规划,多次为部队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同时,陈卓林也曾担任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广东军事飞行学校的
发表时间:2021-04-07 10:29:48浏览次数:482
著名大学校长任上辞世,享年66岁
  4月5日,思特雅大学(UCSI)校长拿督卡立·尤索夫高级教授(Senior Professor Dato' Dr Khalid Yusoff )在博特拉大学教学医院(HPUPM)逝世,享年66岁。  UCSI集团首席执行员兼创办人拿督黄传发当日发文称,卡立尤索夫是一位“从不贪图荣誉的人”,对思特雅大学学生影响深远,曾凭一己之力与哈佛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让思特雅大学医学院学生有机会在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思特雅大学会一直铭记卡立尤索夫的睿智,并在生活中体现他的座右铭──“超越;渊博:不同凡响”
发表时间:2021-04-07 10:05:56浏览次数:409
诗人王良贵因病去世,享年50岁
4月6日,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发出讣告,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作家、诗人王良贵因病医治无效,4月6日下午13时30分在他的家乡淳安琴川逝世,享年50岁。王良贵,1972年生于浙江淳安。他出版过长篇小说《地点上的人物》(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诗集《幽暗与慈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诗集《火的骨头》(中国人口出版社,2020年)。“我的父坐在年龄中,在/世袭的暮景中/一个老人是一座村庄/落叶飘零/回忆,老年的回忆/像民间的镜子寻找着月亮/在悲与欢的中点,日
发表时间:2021-04-07 10:01:58浏览次数:39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原常委张竞逝世,享年92岁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6日消息,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原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原主委,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张竞同志,因病于2021年3月28日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92岁。张竞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张竞,曾用名张榴生,浙江海盐人,1928年4月出生。1949年至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学员,广西桂林军事管制委员会、广西财政厅干部。1952年至1956年在中央财经学院财政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学习。1956年
发表时间:2021-04-07 09:57:15浏览次数:341
川籍女红军在成都逝世,享年101岁
4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李鸿翔家属处获悉,随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参加长征的四川籍女红军李鸿翔于2021年4月6日凌晨,在四川省成都市逝世,享年101岁。1920年李鸿翔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军阀混战影响了她出生的小村庄,也刻在了年幼的李鸿翔脑海里。1932年,红四方面军由陕南进入川北,攻占通江县城,并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领着宣传队宣传红军的任务,听到宣传后,12岁的李鸿翔打着光脚从偏僻的农村跑进了通江县的县城,去参加红军。4月6日,四川籍老红军李鸿翔在成都逝世在长征三
发表时间:2021-04-07 09:54:42浏览次数:555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赤崎勇去世,曾发明高效蓝光LED
据NHK消息,日本科学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于4月1日因肺炎在名古屋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2岁。图片来源:名城大学赤崎勇1929年生于鹿儿岛县。1952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系。后在神户工业、名古屋大学、松下电器产业东京研究所等处工作。1981年任名古屋大学教授。1992年任名城大学教授。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荣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来源:NHK)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
发表时间:2021-04-06 10:36:17浏览次数:497
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01作家三毛曾说过:“人生就像是茶一样,第一道茶苦地和生命一样,第二道茶香甜地像爱情,第三道茶淡淡的味道就像是清风。”一个人的人生就如同一杯茶,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滋味,我们尝到的滋味和生活中的经历一样,时而苦涩时而甘甜,心境发生了变化,滋味自然而然就会随之变化。一壶茶就是一个世界,就像是人生的写照一样。在泡茶的时候,茶叶在滚烫的沸水中浮沉,就像是我们的生活一样,总有起伏不平的时候。生活不会永远的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的逆风不顺,所有的艰难就像是对每个人的一种考验,只有在不断的磨砺之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延
发表时间:2021-04-06 08:33:42浏览次数:594
独居的孤独与自由
"社交场中的闲逸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卢梭独居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统计表明:中国的独居人口比例达到了16%,从老年到中年,再到青年,选择独居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是被动的独居人群,比方说,一些孤寡老人,没有儿女,也没有亲人,自己一个人居住。更多的却是主动选择独居的人。这些人普遍有很好的经济条件,但都秉承单身主义,崇尚自由的生活方式,不是没有条件成家或者选择群居,只是完全习惯了独自生活。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从精神和物质上来看,都是群居生活更有优
发表时间:2021-04-06 08:26:19浏览次数:655
重庆本土最受欢迎电视新闻栏目《天天630》创办人之一李杨因病去世,享年65岁
李杨(资料图)在山城80后、以及70后的青春记忆里,有这样一档新闻节目,它的热线电话不仅一直沿用到现在,并且至今都是无数重庆市民可以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的数字……这档节目名叫《有线报道》,也就是后来火遍重庆大街小巷的本土知名电视新闻栏目《天天630》的前身。4月5日,却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这档节目的创办人之一、重庆广电集团知名新闻人李杨因病去世,享年65岁。最早的《有线报道》片头在重庆的电视新闻界,李杨的名字是和《有线报道》以及《天天630》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他最早就是《有线报道》的创办人之一;同
发表时间:2021-04-06 08:20:20浏览次数:490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