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
作者:洞见onetong巧厨难烹百人餐,一人难如千人愿。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他把作品拿到街上,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行文字:“如果您认为这幅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中标出。”晚上他收回画作时,发现整幅画被涂满了标记,看着被指出的各种不足,他心里很是失落。第二天,画家决定换一种方式,了解大家的喜好。于是重新画了一幅一样的画,但这次,他请观赏者在认为画得好的地方做标记。结果,曾经被人挑剔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其实生活也是这样,无论你怎么做,总会有人喜欢你,也总会有人讨厌你。你对别人的评价耿耿于怀
发表时间:2022-09-05 15:49:46浏览次数:489
沉痛悼念 著名材料成形专家李德群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德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5日10时34分,在湖北武汉不幸逝世,享年78岁。李德群院士1945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196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硕士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后留校任教,1991年晋升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成
发表时间:2022-09-05 13:49:51浏览次数:267
新华社著名记者冯健逝世,曾在武汉从事财经报道
新华社著名记者,原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兼总编辑冯健同志2022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2016年4月23日,由新华网和中华辞赋社联合主办的 “中国百家山水诗赋文化工程” 启动仪式在新华社综合楼报告厅举行。图为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出席仪式并致辞。新华网 发冯健,原名樊煦义,1925年3月11日生于河南省新野县樊营村。冯健是1948年在国立中央大学读书时参加中共地下组织使用的名字。1951年初,冯健被调到位于湖北武汉的新华社中南总分社,主要从事财经报道。1958年秋,冯健从武汉被调到北京新华社总社,
发表时间:2022-09-05 13:48:12浏览次数:336
我国生物力学开创者之一、重庆大学原校长吴云鹏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市委员会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盟员、重庆大学原校长、教授吴云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3日下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7岁。公开资料显示,吴云鹏,男,回族,英国伦敦应用科学院荣誉博士,教授。1936年3月19日生于河南南阳,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同年到重庆大学动力系任教。1979年被选派到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留学,回国后任重庆大学生物力学研究室主任、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任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1992年任
发表时间:2022-09-05 12:14:15浏览次数:225
台湾爱国统一运动和妇女运动前辈冯守娥逝世,享年9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台盟中央方面获悉,已故台湾爱国统一阵营领袖陈明忠先生的夫人、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原副会长冯守娥女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8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冯守娥女士逝世后,台盟中央第一时间通过台盟上海市委会与在沪盟员,关心家属来沪和治丧事宜,并向冯守娥女士家属致唁电表达深切哀悼。唁电中说,惊闻已故台湾爱国统一阵营领袖陈明忠先生的忠实革命伴侣、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原副会长冯守娥老前辈辞世,深感悲痛!冯老前辈自少年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进步思想,一生坚守爱国主义信念,虽历经政
发表时间:2022-09-05 12:13:29浏览次数:370
聪明过剩的年代,靠谱才是人最大的聪明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聪明多见,靠谱却难得。前阵子和朋友聊天,说起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原以为大家会觉得是聪明、善良、有远见,没想到大家的一致答案是靠谱。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儿,并不是情商高。真正的高情商,是被大家无限信任。如今社会充满套路,聪明多见,靠谱却难得。聪明或许能一时笼络人心,但靠谱的人,往往能从上帝那里分配到额外的幸运。01靠谱的人,永远把诚信放第一位。看过一个公司老总分享的案例。这位老总曾经有位部下深得自己信任,因为小伙子好学又机灵,办事雷厉风行,执行力很强。但在关键的两件事
发表时间:2022-09-02 09:54:10浏览次数:468
一个人最大的远见,是投资家庭
作者:洞见ciyu最值得我们重视的事业,是身后的那个家。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有一个习惯: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和家人一起围坐吃晚饭。在餐桌上,他会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德育故事,分享生活中的各种趣事,增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就如芒格自己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时所言:“我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践行者,我们都是很注重家庭的人。”对于一个有远见的人来说,任何伟大的投资,都不如投资家庭。01用真心投资幸福哈佛大学有一项著名的“格兰特研究”。该实验历时76年,跟踪调查了268人的一生,最后发现:幸福人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财富
发表时间:2022-09-02 09:46:50浏览次数:505
悼念!巢湖著名作家朱鹤年先生辞世
2022年8月13日下午5时许,德高望重的巢湖市著名作家朱鹤年先生因病辞世。泪别老师,深切哀悼!朱鹤年(1938——2022), 安徽巢湖人。1961年毕业于黄麓师范,进修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961年起历任小学、中学教师。学生时代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调入巢湖日报社任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曾任巢湖市作协秘书长,巢湖诗词学会副会长,巢湖市作协顾问,《巢》诗刊名誉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主要作品有:新诗集《紫罗兰》《幻飞的蝴蝶》《无声的岁月》:格律诗集《朱鹤年诗词选》
发表时间:2022-09-02 09:39:52浏览次数:473
送别!变压器制造专家朱英浩院士逝世
变压器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朱英浩,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1日在沈阳逝世。朱英浩长期从事变压器、互感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他用一生经验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在产品研制中,不怕有难题,有了问题要不怕难,怕就怕自己懒,不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要善于总结,要有解决问题的措施。本文来源:人民网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n
发表时间:2022-09-02 09:28:10浏览次数:291
将星陨落:开国少将杨永松逝世,1955年授衔将帅全部离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杨永松将军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1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公开资料显示,杨永松,广东大埔人,1919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红12军101团文书、红1军团3师3团收发、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杨永松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师直政处教育干事、师政治部秘书、师直政处教育股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发表时间:2022-09-02 09:25:54浏览次数:401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