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宗毅因病逝世
2021年8月22日,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宗毅因病逝世。黄宗毅生于1939年12月,安徽当涂人。1956年至1958年在安徽省艺术学校戏剧科学习。1958年9月至1959年5月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实习,1959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工作,2000年3月退休。黄宗毅一生为黄梅戏事业兢兢业业,苦心钻研,表演艺术精湛,扮演过生、旦、净、末、丑多种行当的数十个角色。他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黄宗毅1963年在电影《牛郎织女》中扮演牛郎,与著名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合作,牛郎的纯朴忠厚给
发表时间:2021-08-25 08:50:12浏览次数:297
四川清音著名表演艺术家程永玲逝世,一曲清音曾被周总理点赞
澎湃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方面获悉: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原中曲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曲艺团团长,四川清音著名表演艺术家程永玲女士,因病治疗无效,于2021年8月24日18:40分逝世,享年74岁。成都市文联方面介绍:程永玲十四岁考入成都市艺校,师从清音艺术大师李月秋。六十年艺术人生里,她多次带着清音走出国门、唱响全国,带给广大观众美的记忆和享受;她让传统清音在新时代里闪耀着新的光芒,把清音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程永玲的不幸逝世,是四川乃至全国曲艺界巨大损失。同
发表时间:2021-08-25 08:45:37浏览次数:380
痛别!巨星陨落 -原公浦
2021年8月22日6时57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原公浦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原公浦是国家二机部在上海选调到西北参与原子弹研制的优秀技术工人,后被选为原子弹关键的核心部件加工人员。他经过大量练习、精心操作, 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心脏”——铀球的精细加工,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1月15日,原公浦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来源: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
发表时间:2021-08-24 11:50:52浏览次数:474
独处,是一个人最深刻的修行
作者:洞见ciyu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苏轼在晚年回忆一生时,曾自我戏谑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半生贬谪,颠沛流离,让苏轼尝尽辛酸,也给了他充裕的独处时间。京都烟云被远远抛在身后,他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升华和蜕变。从只专精于文学,蜚声文坛,到诗词书画,民生功业,样样有成。从羁绊于名缰利锁,到心中修篱种菊。纵观苏轼后半生的破茧化蝶,我们会发现:独处,是生活里最深刻的修行。01林语堂形容苏轼的生命,是“人生的盛宴”。这不仅是对苏轼灿烂一生的喟叹,还是对其生活的欣赏。在被贬时期,没了京城的高朋
发表时间:2021-08-24 11:43:17浏览次数:653
 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贫穷时渴望财富,孤寂时渴望爱情,年老时渴望青春年少,死亡前又留恋生命。痛苦伴随欢乐,健康与疾病并行,如同有朝阳的升起,就有夕阳的落下;有天上的月圆,人间就注定有月半。聚散离合,忧患得失,全是一念之间。有得必有失: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选择了某种职业的艰辛,却体会不到另一种职业的责任;拥有了喧嚣的城镇,就丧失了寂静的山村;有了安全的港湾,就没有求索的漂泊;想要小溪的清澈,就看不到大海的磅礴……失去也意味着一种得到:磨练换来成长,辛勤带来收获,泪水领略人生百味,挫折引领成功之路,遗憾又不失为另一种美丽……
发表时间:2021-08-24 11:31:15浏览次数:421
英雄时代第4期|老舍逝世55周年:文学“小卒”,人间“大善”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01忆往昔峥嵘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代表作有《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等,其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很强的“京味儿”。谈起笔名老舍的来历,年仅25岁的老舍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一直在伦敦待了5年。正是在伦敦的这几年里,舒庆春第一次写小说并用“老舍”的笔名开始了创作生涯,而这段时间也成为老舍人生和
发表时间:2021-08-24 11:08:03浏览次数:358
仅剩6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徐家庆昨日去世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徐家庆于昨日(8月23日)上午8:30去世享年96岁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世的幸存者仅剩64位徐家庆出生于1925年2月8日,2013年7月7日被认定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今年7月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健康呵护服务队”的医护志愿者在为徐老进行健康检查时发现徐老心脏不好,且近期进食困难明显消瘦伴有痰液增多的现象,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治疗。江苏省人民医院为徐老就医开辟了绿色通道,协调后安排在省人医河西分院住院。南京侵
发表时间:2021-08-24 10:24:49浏览次数:331
民族音乐学家、四川音乐学院第二任院长宋大能逝世
  原标题:民族音乐学家、四川音乐学院第二任院长宋大能逝世  据四川音乐学院消息,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第二任院长(1983-1991)宋大能,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18日16时40分逝世,享年90岁。宋大能四川音乐学院图  公开资料显示,宋大能,男,四川富顺人,1931年1月生,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曾任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宋大能1953年秋毕业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四川音乐学院前身)并留校任教,长期从
发表时间:2021-08-24 10:13:51浏览次数:295
我国著名词作家李幼容逝世
原标题:我国著名词作家李幼容逝世“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这是一首上世纪80年代脍炙人口的歌曲《金梭与银梭》。8月21日,《金梭与银梭》词作者,我国著名词作家、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剧,音乐诗人,李幼容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5岁。李幼容一生执笔书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金梭和银梭》《珠穆朗玛》《喀喇昆仑》《巴颜喀喇》《驾着太阳驾着月亮》等,被定为我国乒乓球队的队歌《乒乓球飞起来》也是大家熟悉的作品。李幼容先后荣获全国、全军文艺创作奖200多次。
发表时间:2021-08-24 09:40:00浏览次数:381
山西拟禁售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推广集体共祭网上祭奠等祭扫方式
【山西拟禁售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近日,山西省司法厅发布《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公墓管理费、殡仪服务价格、殡葬市场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征求意见稿提出,殡葬管理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公益惠民、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的原则,革除丧葬陋习,树立绿色文明丧葬新风。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要求禁止向火葬区销售棺材等土葬用品,但是向省内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居民销售土葬用品的除外。 要求禁止建设
发表时间:2021-08-24 09:15:10浏览次数:491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