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图书馆离退休干部处获悉:2021年9月16日,国家图书馆研究员、离休干部吴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吴瀚同志1914年3月出生于江西萍乡,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曾任汉口女青年会劳工部干事、战时服务团团长,桂林中山纪念学校教员,苏中行政公署二专署机要秘书,苏皖边区教育厅秘书等职。在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新四军一师女战士中的“三大女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
发表时间:2021-09-20 11:38:30浏览次数:267

澎湃新闻记者从河南大学文学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佟培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16日13时在开封逝世,享年78岁。河南大学文学院方面介绍:佟培基,满族,1944年3月生,河南开封人。1963年8月入伍,在北京军区直属部队服役。1968年复员,1973年调入河南大学汽车队当司机。1979年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唐诗研究室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孟浩然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佟培基
发表时间:2021-09-20 11:32:09浏览次数:305

据安徽日报消息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巢湖地区行署经计委副主任夏健同志,因病于2021年9月14日在巢湖逝世,享年97岁。夏健同志,男,汉族,1925年7月出生,江苏太县人,1940年7月参加工作,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一师教导团警卫员,华野四纵十师30团六连连长,华东军区后勤干管处参谋,安徽省康复医院秘书、副政治指导员,安徽省芜湖专署医院副院长,巢湖专署文教办副主任、地区行署基建局局长、经计委副主任。1983年1月离职休养,享受地专级(副厅)待遇。夏健同志遗体已于2021年9月16日在巢湖
发表时间:2021-09-20 11:30:13浏览次数:367

记者从陕西省政协办公厅获悉: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之女,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第五、六、七、八届委员,陕西省政协办公厅原正处级干部杨拯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17日17时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7岁。△1936年,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与儿女们合影。左起:杨拯美、杨拯中、杨拯汉、杨拯英。据陕西省政协主办的《各界导报》早前报道,杨拯英1934年2月6日生于西安,是杨虎城和夫人谢葆真所生的第三个孩子。△2016年4月8日,杨拯英在家中。张宏伟 摄1936年杨虎城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11
发表时间:2021-09-20 11:27:18浏览次数:370

据安徽日报消息 中国共产党党员、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瑞中同志,因病于2021年9月19日在池州逝世,享年58岁。张瑞中同志,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安徽肥西县人,1982年11月参加工作,199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池州地区贵池市政府副市长,贵池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池州行署交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地区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池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东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东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池州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池州市人
发表时间:2021-09-20 11:22:11浏览次数:369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这些相同的习俗外,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中秋习俗。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潞安流行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
发表时间:2021-09-17 14:14:08浏览次数:530

古代的吊唁礼仪及其讲究,而现在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注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一、吊唁要遵守的原则 守时——可以提前到场等候 庄重——态度和表情保持严肃 二、吊唁的礼仪 1、 不宜打电话吊唁。 2、 不得穿着艳色的服装参加葬礼。 3、 喧哗或中途退场,是
发表时间:2021-09-17 10:44:23浏览次数:753

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
发表时间:2021-09-17 10:31:29浏览次数:947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自立秋以来,北京已经历了多次的降水天气,进入处暑节气,大家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逐步加大,有的人忙着“贴秋膘”,有的人则感冒咳嗽老往医院跑。那么如何做好秋季养生呢?早睡早起 积蓄能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秋季养收”是指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秋天要固护自身阳气,使得精气内守。此外,进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容易感受“燥邪”,伤及阴液,人会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中医学又有“秋季养阴”一说。不管是“秋季养收”,还是“秋季
发表时间:2021-09-17 10:15:39浏览次数:513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祭祀天地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
发表时间:2021-09-17 10:12:04浏览次数:820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