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尤凤伟因病去世,享年78岁
9月23日,青岛作家尤凤伟因病去世,享年78岁。据知情人士透露,尤凤伟留下遗嘱:不刊发讣告、不举行告别仪式。尤凤伟生于1943年,山东牟平人。他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为国瑞兄弟善后》《雪》《隆冬》《风雪迷蒙》《空白》,中篇小说《山地》《生命通道》《魂不附体》《岁月有痕》《生存》《小灯》《相望江湖》等。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月亮知道我的心》《爱情从这里开始》,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五七》《 生存》《 泥鳅》《衣钵》《百合的江湖》等。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
发表时间:2021-09-24 10:55:18浏览次数:308
著名导演罗杰·米歇尔去世!享年65岁,曾执导经典电影《诺丁山》
近日,据外媒,著名导演罗杰·米歇尔去世,享年65岁。在外媒对于罗杰·米歇尔去世的报道中,提到他是于9月22日去世的,他的家人对外宣布了死讯,但是目前并未透露去世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外媒的报道中还提到,罗杰·米歇尔在去世之前,他正在做一部关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纪录片,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完成。网友们看到罗杰·米歇尔去世的消息后,对他表示哀悼,纷纷赞扬他拍的爱情电影《诺丁山》真的很好看。罗杰·米歇尔作为资深导演,曾拍摄了许多的经典影视作品,像《Downtown Lagos》、《劝导》、《诺丁山》、《变线人
发表时间:2021-09-24 10:51:50浏览次数:311
著名药理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均田教授逝世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药理学会消息,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均田教授,于2021年9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张教授长期从事天然产物药理学和创新药物研发,在人参、丹参、黄皮等药物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创立了“认知药理学”、“共享学说”等新理论,为我国药理学尤其是神经药理学发展和新药研发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研从教60余年来,共成功研制出新药8种,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培养研究生、博士后40余名,为我国药理学事业鞠躬尽瘁、奋斗
发表时间:2021-09-24 10:29:08浏览次数:375
齐齐哈尔大学原校长唱江华逝世,享年74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齐齐哈尔大学方面获悉: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第九届党代会代表,齐齐哈尔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唱江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21日13时在齐齐哈尔逝世,享年74岁。唱江华同志于1947年8月24日出生。1970年7月至1978年2月,在齐市北方无线电二厂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被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录取并选送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自动化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当教师,先后任计算机应用研究室主任、计算
发表时间:2021-09-24 10:08:17浏览次数:369
《七龙珠》龟仙人声优増冈弘逝世,享年83岁
日本资深男性声优増冈弘,是声优界的大前辈,曾为知名人气动漫《面包超人》果酱叔叔、《七龙珠》龟仙人配音,于21日因罹患直肠癌病逝,享年83岁,但直到今(26)才正式公开,病逝消息传出后,让许多动漫迷们震惊不舍。増冈弘的经典作品包含《面包超人》果酱爷爷、《七龙珠》龟仙人及其《海螺小姐》鳟男(マスオ)等,仅是果酱爷爷一人物角色配声就长达31年,让粉丝们记忆力深入,更于2018年喜获声优奖的贡献赏。
发表时间:2021-09-23 14:08:49浏览次数:495
82岁北大教授安美华逝世,曾参与编写《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安美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19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公开资料显示,安美华1939年10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公共英语教研室任教,1982年3月至1983年6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进行学术交流,1993年9月再次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198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
发表时间:2021-09-23 14:03:34浏览次数:336
中国微波电子学家、光纤专家黄宏嘉院士逝世,享年97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微波电子学家、光纤专家,上海大学教授黄宏嘉,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黄宏嘉,1924年8月5日出生,祖籍湖南临澧。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被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黄宏嘉是国内研究光纤通讯领域的先驱,长期从事微波与光纤传输研究,创立了“超模式”概念,取得理论上的突破,使微波与光纤研究的模式耦合理论建立在理想模式、本地模式和超模式的完整理论体系上。他是我
发表时间:2021-09-23 14:02:29浏览次数:407
上海交大原公共管理系主任顾建光逝世,享年68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原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导,原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顾建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21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公开资料显示,顾建光主要研究领域有: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与管理。顾建光国内社会兼职:中国公共政策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上海市行政管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区委特聘咨询专。国际兼职经历
发表时间:2021-09-23 14:00:26浏览次数:308
好好吃饭,才是最大的教养!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日三餐,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十分平常但也尤为重要的事情。看似平常的一日三餐,表面上是柴米油盐的枯燥,实则内里包含了人生点点滴滴的智慧。一个人的吃饭方式,正是体现了他的修养和智慧。香港首富李嘉诚原来是这样用餐的在李嘉诚的家中,有一个规矩:就是工作再怎么忙碌,每个星期中的一晚,一家人一定会一起吃饭。印象中一直认为富豪的餐桌上必定有金杯银匙、八珍玉食,就连餐桌都要用极为讲究的长方桌。但在李嘉诚和家人的用餐中,只有一张温馨简单的圆台以及普通的家常菜。在饭桌
发表时间:2021-09-23 11:51:15浏览次数:418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是不越界
作者:洞见Allergy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说:“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亲昵。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就像树与树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健康生长一样。人与人交往,亲密,也要有间。把握好尺度,不越界,才是相处最舒服的状态。01行有所止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过:“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际越界:“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怎么还不结婚?”“你在家闲着,能帮我照顾一下孩子吗?”“你公司在公司当领导,给我
发表时间:2021-09-23 11:38:04浏览次数:342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