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胡继华逝世,享年59岁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胡继华亲属处获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继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21日上午7时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胡继华亲属提供的简历显示:胡继华,男,安徽太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术骨干、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
发表时间:2021-12-22 08:42:18浏览次数:262
缅怀!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陈念念院士逝世
12月21日,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念念在天津病逝。陈念念,1941年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吴兴县。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曾任中核集团公司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念念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核燃料循环专用设备的研制和相关工艺的研究。主持设计建成了可模拟有关核工厂专用设备全面参数的实验装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核心元件的鉴定费用;参加和主持了多次先进相关工艺的研究;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
发表时间:2021-12-22 08:40:46浏览次数:273
冬至:有家回,有饭吃,有人爱,便是人间最好的幸福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拂去一身风霜,珍惜人间烟火。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十八),又到一年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结》中记载:“冬至,十一月中来,终藏之气至源此而极也。”寒日将尽,春归有期,年关将至。在这样的节日,有家回,有饭吃,有人爱,便是凡尘俗世最好的幸福。01有家回,就有对抗风雨的底气。早在周代,历法便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被认作是新年。一直到现在,民间仍保留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这一天,朝廷休息、商旅歇业,
发表时间:2021-12-21 11:35:47浏览次数:376
日媒:日本35岁女艺人神田沙也加坠楼死亡,可能为自杀
【环球网报道】日本广播协会19日报道,日本知名歌手松田圣子之女、35岁女艺人神田沙也加18日在北海道札幌市一高层酒店坠楼,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认为这可能是一起自杀事件,正在进行调查。神田沙也加资料图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时间:2021-12-21 10:47:24浏览次数:221
云南大益茶掌舵人吴远之去世
#吴远之去世#【#云南大益茶掌舵人吴远之去世#】12月20日晚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确认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远之突然去世这一消息。 20日下午,一张疑似来源大益集团内部的图片显示,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远之先生,在旅居加拿大期间,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该份《关于做好相关工作的通知》落款时间为12月20日,称集团已成立了特别委员会,全面负责大益集团运营管理工作,确保集团各项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就这一消息,红星新闻此前向大益集团方面求证,大益集团称,将在21日发布官方消息
发表时间:2021-12-21 10:42:33浏览次数:255
辽宁省原副省长谈立人逝世,享年105岁
 原标题:辽宁省原副省长谈立人逝世,享年105岁  《辽宁日报》12月20日发布消息称,辽宁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谈立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15日在沈阳逝世,享年105岁。  谈立人1916年11月出生于天津宁河,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延安县政府第三科科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组组员,佳木斯市政府秘书主任、第四区区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综合组研究员、组长、秘书,辽宁省委工业部副部长,辽宁省委副秘书长,辽宁省
发表时间:2021-12-21 10:20:43浏览次数:266
冬至:冬的尽头是春,心的尽头是家
冬至(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英文名:Wint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太阳黄经达270°,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或23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
发表时间:2021-12-21 10:11:22浏览次数:449
冬至,致我最在乎的人!
时间匆匆,季节变换,寒冬之中,迎来冬至。冬至到来,进入数九寒天,天气更冷,气温更低。希望我在乎的人,都能保重身体,防寒保暖,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致我的爸妈亲爱的爸妈,冬至到来,冬季更寒,我不在身旁的日子里,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出门在外,多穿
发表时间:2021-12-21 09:47:16浏览次数:336
人生最大的浪费:在工作中混日子
作者:洞见Autumn真正的累,不是拼搏,而是内心的迷茫。01讲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有个建筑行业上班的朋友,大晚上过来跟我倒苦水。说白天跟同事闲聊,发现部门新来的应届生,居然比自己的待遇还高。想想自己在公司待了快七年,画图、提资、跑工地,该干的活一样不少。“太憋屈了,你说我待了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破工作,真是干着一点意思没有。”看他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我忍不住提议:“既然这么委屈了,干脆换家公司看看?”他马上不说话了。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建筑这行出差越多,发展机会才越大。但是朋友一直没什么事业心,公
发表时间:2021-12-20 14:34:32浏览次数:378
真正的贫穷,是心无安处
作者:洞见·一默再大的风浪也掀不起内心的波澜。苏轼有个朋友叫王巩。在“乌台诗案”里,被苏轼牵连,贬到宾州。宾州偏僻荒芜,毒瘴遍布,九死一生。王巩的歌伎寓娘却毅然随行,陪伴左右。后来王巩北归,苏轼为他接风洗尘,席间问寓娘:“岭南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寓娘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一个人真正的贫穷,是心无安处。无论境遇如何,若能内心安定,不忧虑、不惶惑,便是生活佳境。01安于理想,立身之本。冯仑曾说:“理想特别像中药,虽然药性慢,可它解决根本问题。”一个人一旦心里有了方向,这辈子就绝
发表时间:2021-12-20 14:26:23浏览次数:368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