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湃新闻记者从抗战文化研究会方面获悉,陕西咸阳兴平市抗战老兵符振中于2022年1月9日9点3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104岁。据《咸阳日报》2015年刊文介绍,符振中生于1919年。1937年,他在乾县参军入伍,成为新成立的“二五补训处”一员。1938年,部队转至咸阳,随后至河南洛阳,参加军事化正规集训,符振中所在部队由洛阳某县划船抢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战前线。符振中不仅亲历日军投放化学武器,还曾被日军掳获成为战俘,在被押解赴日本做劳工期间,他亲眼目睹日本因发动侵略,国内千疮百孔和民不聊生的可悲场景。1943年
发表时间:2022-02-09 10:04:52浏览次数:252

2月3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上海市新闻学会原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复旦大学新闻系副系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原系主任叶春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2月1日0时3分在上海岳阳医院逝世,享年93岁。叶春华教授 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叶春华教授,1929年出生,籍贯浙江黄岩,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教,1960年晋升为讲师,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叶春华
发表时间:2022-02-09 10:00:52浏览次数:533

澎湃新闻记者从湖南溆浦县相关部门获悉,蔡和森、向警予长子蔡博先生的夫人宋宝英女士,于2月6日下午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宋宝英是蔡和森、向警予长子蔡博的妻子,出生于天津,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高级工程师。 蔡和森、向警予的儿子蔡博1924年5月生于长沙,母亲牺牲时,他还不满4岁。7岁时,父亲也壮烈牺牲。作为“向蔡同盟”的结晶、革命烈士的后代,蔡博少时留学苏联,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冶金专家。责任编辑:张建利 原标题:蔡和森、向警予的儿媳宋宝英逝世,享年82岁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
发表时间:2022-02-09 09:58:08浏览次数:288

土壤农业化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朱兆良,1932年8月21日出生于山东青岛,1953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1953年9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是著名的土壤农业化学家,开拓并发展了我国土壤氮素研究领域,在土壤供氮理论及农田氮肥施用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方案,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环境保护作
发表时间:2022-02-09 09:53:05浏览次数:238

经多方求证,北青报记者获悉,波兰语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丽君教授于2022年2月7日下午4时35分去在京病逝,享年87岁。易丽君,湖北黄冈人。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波兰语言文学系,硕士。历任中央广播事业局苏联东欧部编辑、记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系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译协理事。曾获波兰文化功勋奖章(二次),波兰总统授予的“波兰共和国十字骑士勋章”和“波兰共和国军官十字勋章”,波兰国民教育委员会功勋章,格但斯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外国文学资深翻译家”称号
发表时间:2022-02-09 09:40:36浏览次数:247

作者:洞见Autumn家宴是烹饪的极致,有着远超食物的意义。腊月二十八,还没出高铁站,就收到了老友的邀约:“到家了吗?年后忙完来家里吃顿饭。一定要来啊,你最爱的酱肘子老早就让你嫂子备好了。家里上好的铁观音,咱俩好好叙叙。”在外漂了一年的我听完,忍不住鼻头一酸。这些年去过的饭局越多,越怀念从前去朋友家里吃饭的日子。外面的餐厅环境再好,菜品再多,却没有烟火气。碰到某些不得不去的场合,一顿饭下来,吃得很累。哪比得上两三好友,在家上几道小菜,轻松又自在。01请你吃饭的人很多,为你做饭的人很少。你有没有发现,当今社
发表时间:2022-02-08 20:54:24浏览次数:348

2月5日,据《陕西日报》消息,中共十六大、十九大代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胡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2月3日在西安逝世,享年68岁。胡悦(资料图 图片来源:陕西省人大官网)据公开简历,胡悦生于1954年5月,汉族,陕西铜川人,1970年在5806部队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任连队副指导员,1973年任陕西省安康地委组织部干部科干事。1974年,胡悦进入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胡悦调至陕西省委组织部,历任党政干部处
发表时间:2022-02-08 08:21:07浏览次数:368

据报道,印度传奇回放歌手拉塔·曼吉茜卡(Lata Mangeshkar)于上周日去世,享年92年。拉塔·曼吉茜卡一生录制了数以万计的歌曲,大部分是为宝莱坞电影录制的,在被诊断为COVID-19后,她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近一个月,最终不幸去世。拉塔·曼吉茜卡被人尊称为“旋律女王”和印度南丁格尔,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其去世表示哀悼,他写道,“我的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善良体贴的拉塔·迪迪离开了我们。她给我们国家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白。”他补充说:“未来几代人将记住,她是印度文化的中坚力量,她悦耳的声音具有无与伦
发表时间:2022-02-08 08:19:02浏览次数:856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当代著名西方哲学史研究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毓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30日3时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公开资料显示,李毓章生于1937年11月,江苏泰县(今姜堰市)人,1956年秋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61年毕业分配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是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成立,李毓章教授是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初创9人之一,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壮大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表时间:2022-02-07 20:21:45浏览次数:226

原标题: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张仲威逝世,享年98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农业经济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离休干部、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仲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2月2日20时41分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8岁。 据校方公开资料显示,张仲威出生于1924年4月10日,河南杞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考入河南国立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随后,响应抗日的号召投笔从戒,调赴缅甸加入中国抗日远征军新一军作战,为此,在2015年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发表时间:2022-02-07 20:20:51浏览次数:242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