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习俗——祭祖:追思、感恩先辈!

发表于2021-12-09 14:01:59 | 494次阅读

祭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如同其他神祗一样,对自己的子孙有施福降祸的能力。所以古人敬礼祖先,求其施福避祸,并供奉祭献,这就是祭祖的由来。


祭祖来源

祭祖,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祖的本意是祖先神灵所依附的神主,在原始社会时期,是以像存在,到了商代就用木牌代替。商朝明“示”表祖先,周代叫“主”。

秦汉时期,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虽然国人承袭了祭祖的传统,有着多重的心理作用,但最为重要的便是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秦汉时期,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的时候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祭祖有着很高的意义。

1、善尽孝道

祭祖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尽孝,孝顺的表达除了在生前的奉养,还包括死后的祭祀。

2、增强联系,保持家庭身份

祭祖,是可以使家庭、家族保持完整和永久的意思,祭祖会间接促使后代子孙对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达到维护宗族,让族人更加团结互助,安家固邦。

我国传统节日里,有四大祭祖的节日,分别是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汉族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祖先,祈求保佑。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遗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家庭成员按照辈分大小,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一些家族在除夕这天,还先到自家的坟茔坟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让各位祖先享用。

清明节祭祖

清明节祭祖的方式是墓祭,是人们敦亲睦族,行孝报德的表现,在这一天,人们带领家人去墓地扫墓,以示不忘先人,并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不仅仅是扫墓,人们还会查看先人的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并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

重阳节祭祖

重阳节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国一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九为数之极,重阳节祭祖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至今仍然保留这一习俗。在亲人坟墓前,人们除草、填土、在坟沿修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入坟中。在将供品陈于坟前祭祀,祭拜时点燃香烛,祭拜完后烧纸钱,或把纸钱压在坟头。


在岭南一带,还有着“三月为小清明,九月为大清明”之说。在这一天人们不仅祭祖,还会到妈祖庙、天后祖祠、宫庙等地进行祭祀。

中元节祭祖

传说,在中元节这天, 地府会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圆,所以中元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在这一天,民间把先人的牌位一个个请出来,恭恭敬敬放到专门做祭拜的供桌上,焚香祭拜,有的还会把今年新收成的农作物供上,让祖先尝尝。祈求祖先保佑。


祭祖的意义在于教人返本报始,知恩图报,《论语》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品德,我们需要传承。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
相关资讯
2023-01-05 12:56:43
2022-12-30 10:29:03
2022-12-22 09:25:46
2022-12-21 09:53:45
2022-11-22 0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