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 (中科院院士、病毒学家)

总共 293 人次访问
创建于2019-12-18 14:02:17
登录移动馆
田波
生于:
1931年12月25日
逝于:
2019年12月15日
性别:
籍贯:
未知 中国 山东 桓台县
已离开:
5 269
6周年忌日:
剩余 96

生平简介

田波
田波 (中科院院士、病毒学家)
田波(1931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15日),汉族,山东桓台县人,教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83年在国际上首先应用病毒卫星RNA作为生防制剂防治植物病毒病获得成功——该项生物技术曾转让给日本公司;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五次,国家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两次,省部级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三次。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推荐为美国病毒学会高级会员,印度病毒学会终身会员,国际类病毒工作委员会委员,被亚太生物技术双周刊(Asia-Pacific Biotech News)遴选为亚裔著名科学家。
2019年12月15日,田波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1931年12月25日,田波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
1950年至1954年,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士。
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学家。
1981年至1993年先后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植物病理系、德国杜赛尔多夫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及威斯康星大学遗传系、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所等处做高级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其中1981年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德国杜赛尔多夫大学,访问学者。199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维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英国苏格兰作物所和JohnInnes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被选为《中国病毒学》杂志名誉主编。先后被推荐为美国病毒学会终身高级会员、印度病毒学会终身会员和国际类病毒工作委员会委员。他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9年12月15日,田波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学术兼职
曾任武汉大学生科院教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美国病毒学会高级会员,印度病毒学会终身会员,国际类病毒工作组成员。
研究领域
致力于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主要从事HBV T-细胞分子免疫及囊膜病毒融合机制和融合抑制剂的研究。
人物成就
科学研究
田波在1986年以前主要从事植物病毒和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和病毒卫星)的研究。他首先进行的是马铃薯病毒与种薯退化关系的研究,阐明了花叶病毒、高温条件与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相互作用,所制定的中国“马铃薯无病毒原种生产原理和技术”在中国已广为推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经济效益达10亿元。
1983年,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应用病毒卫星核糖核酸作为生防制剂防治植物病毒病,除在国内应用外,还转让给日本一食品工业株式会社。他系统研究了病毒卫星核糖核酸防治其辅助病毒病害的机理,提出了卫星核糖核酸干扰致病的外壳蛋白进入叶绿体的假说,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教科书《植物病毒学》(R.E.F.Mattews著,第3版,1991年出版)引用。
1986年后主要致力于分子病毒学和抗病毒与类病毒病的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其研究构建了表达黄瓜花叶病毒的卫星RNA和外壳蛋白的嵌合载体,并获得高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烟草和番茄品系;还构建了抗水稻条纹和水稻矮缩病毒转基因水稻,并发现其抗性基因有沉默现象;他提出了转基因核酶对核内复制的病原更能发挥作用的设想,并提供了核酶能够在转基因马铃薯中完全抑制核内复制的类病毒的第一个例证,开辟了核酶应用的新途径。
此后,他的研究方向转移到动物与人类的病毒及抗病毒病药物的研究。例如:从九肽库中筛选到一种在细胞系中抑制草鱼出血病病毒复制的特异多肽;从人源化抗体库中筛选到抗乙肝病毒(HBV)的单抗;首次从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癌组织中分离到与热休克蛋白gp96结合的病毒特肽,为开发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癌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学术论文
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41篇被SCI收录;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2篇,并被引用百余次;以第一作者出版的专著和编著有8种。
1. 田波,李传昭,孙仑泉,王学 著。(1999年)分子进化工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Xicai Yang, Yin Yie, Feng Zhu, Yule Liu, Liangyi Kang, Xiaofeng Wang and Po Tien. (1997). Ribozyme-mediat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in transgenic potato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4:4861-4865. (影响因子:10.260)
3. 汤健,阎锡蕴,刘元义,田华松,田波。(1998年)IV型胶原酶人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中国科学(C辑),28(3):277-282。
4. 韩爱东,刘玉乐,肖莉,康良仪,张玉满,李冬田,田波。(1999年)利用烟草花叶病毒载体系统在烟草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科学通报,44(15):1624-1629。
5. 王大伟,杨怀义,饶子和,田波。(2000年)牛朊病毒正常成熟蛋白的高效表达和二级结构分析。科学通报,45(4):398-402。
6. Canhui Liu, Lun-Quan Sun, and Po Tien.(2000) Ribozyme-mediated suppression of platelet type 12 lipoxygenase in human erythroleukemia cells. Cancer Gene Therapy. 7(5):671-675. (影响因子:4.188)
7. Song-Dong Meng, Tong Gao, George F Gao, Po Tien. (2001)HBV-specific peptide assiciated with heat-shock protein gp96. The Lancet. 357:528-529(影响因子:10.197)
8. Ke Zhuang, Xien Gui, Bo Su, Po Tien, Zhiwei Chen, Linqi Zhang, High prevalence of HIV infection among women and their children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Aids.(3.1)
9. Bo Su, Li Liu, Fusheng Wang, Xien Gui, Ming Zhao, Po Tien, Linqi Zhang Zhiwei Che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subtype B' dictates the current AIDS epidemic among paid blood donors in Henan and Hubei Provinces of China。Aids(8.039)。
所获荣誉
田波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至四等奖4项。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