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瀛(自动控制专家)

总共 203 人次访问
创建于2019-10-05 17:17:39
登录移动馆
张嗣瀛
生于:
1925年04月05日
逝于:
2019年10月04日
性别:
籍贯:
未知 中国 山东 章丘县
已离开:
5 285
6周年忌日:
剩余 80

生平简介

张嗣瀛

张嗣瀛,(192545-2019104日),出生于山东章丘,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8年张嗣瀛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49年到东北工学院当讲师,历任东北工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至1959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自动控制理论;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任博士生导师;1986年创办了《控制与决策》并出任主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土;1999年创立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005年创办了《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并担任主编;2013年设立助困励志奖学金。

张嗣瀛长期从事运动稳定性、最优控制、微分对策等理论研究工作。

20191041042分,中国控制科学与系统科学领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嗣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95.

人物生平


张嗣瀛

192545日,张嗣瀛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

1937年,初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同年日本全面侵华,学校南迁在绵阳成立了国立第六中学(现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第二年他随一个做买卖的远亲叔父到达四川求学。高中时到北京崇实中学上学。

1944年,考入位于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

1948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194910月,随他的老师到东北工学院当讲师,历任东北工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9月,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自动控制理论(至19597月)。同年112日,毛泽东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活动,张嗣瀛作为留学生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1978年,晋升为教授。

1983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6年,创办了《控制与决策》学术期刊并出任主编。同年主持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CA)的“建模、决策与对策(MDG)国际学术会议”,并任国家组织委员会主席。

1989年,创办了全国性的“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任会议文集主编。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土。

1999年,创立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2005年,与戴汝为院士一起创办了《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学术期刊并共同担任主编。同年被聘为青岛大学第一层次特聘教授。

20191041042分,中国控制科学与系统科学领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嗣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嗣瀛早期从事运动稳定性及最优控制的研究,其中有新型的有限时间区间稳定性。曾参加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解决了控制系统的关键问题,取得突出实效。在微分对策的研究中,提出并论证了定性微分对策的极值性质,给出了定性极大值原理,使定量、定性两类问题都统一在极值原理的基础上,形成新体系,并给出一系列应用。在主从对策的研究中,提出惩罚量等新概念及定量计算。提出复杂控制系统对称性及相似性结构研究的新方向。对非线性系统、组合大系统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到系统的规律,即这类结构可使系统降维、分解、化简,并得到简化的控制规律。

学术论著

根据20198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显示,张嗣瀛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7    微分对策及定性极值原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7    微分对策及定性极值原理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    非合作对策理论及应用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    复杂控制系统对称性及相似性结构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

《微分对策及定性极值原理研究》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微分对策及定性极值原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张嗣瀛为博士生讲授《微分几何方法》等两门课。

学科建设

1999年底,张嗣瀛到青岛大学工作,创建了系统理论学科,并组建了复杂性科学研究所,2003年获批系统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指导学生

截至20151月,张嗣瀛先后培养了博士后5人,博士40余人(其中25人成为教授,12人成为博士生导师),硕士50余人。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78    “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奖     全国科学大会

1989    辽宁省劳动模范    

1989    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    

1990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3    “在冶金军工创业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

1997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1998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1999    辽宁省功勋教师    

2012年度        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    《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编委兼控制理论分支主编

198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6    《控制与决策》主编

2005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杂志主编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信息与控制》副主编

《自动化学报》等编委

人物评价

张嗣瀛院士在中国控制界是人所敬仰的专家之一。半个世纪的岁月,他孜孜探索,辛勤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不仅赢得了学生、同事和同行的钦佩和赞誉,更彰显着学术大师学高为师,行为示范的崇高品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

张嗣瀛院士治学严谨、敢于创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爱青年、桃李天下;他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累,他这一辈子都在与时间赛跑,为科技强国而殚精竭虑,为民族复兴而孜孜以求。(《青岛日报》评)

“他朴素的风格给我以极深刻的印象。他的朴素,有学风之朴素、作风之朴素、为人之朴素和精神之朴素。他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所谓精神应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本性品质。要不为利所动,不为权所倾,不为名所累,不为位所争。”(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汝为在《张嗣瀛院士文集》序中评)

人物影响

《张嗣瀛院士文集》

2005年,张嗣瀛任教50多年的东北大学为庆祝他80华诞,出版了《张嗣瀛院士文集》。

张嗣瀛励志奖学金

2013年,张嗣瀛被授予青岛市科技最高奖,获奖当天,他将5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助困励志奖学金,资助家庭困难、学习优秀的在校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