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韩其为(1933年11月2日-2019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北松滋,中国工程院院士、泥沙与河床演变专家 。先后在长江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0月1日17时5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韩其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人物生平
1933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北松滋。
1950-1962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沙市水文站工作;
1962-1980年,在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室工作,任水库专题组组长,从事泥沙运动及水库泥沙研究。
1980年以后,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工作,从事泥沙运动理论、水库淤积、河床演变研究。
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2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博士生导师。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0月1日17时5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韩其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韩其为长期从事泥沙运动、水库淤积、河床演变及工程泥沙研究。建立了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和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学科发展;对水库淤积做了深入研究,实现了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在三峡、丹江口及小浪底等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冲刷,以及黄河调水调沙和淮河根治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2] 。
韩其为采用力学与随机过程结合的途径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体系,有显著的开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国外著名学者有很高评价。美国流体力学百科全书,曾辟专章予以介绍。在水库淤积方面,对不平衡输沙、异重流、淤积形态、变动回水区冲淤、回水抬高、淤积物干容重、水库淤积控制等均进行了专门研究,基本完成了将水库淤积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过度。同时,对水库下游河床变形、含沙量恢复、床沙粗化以及河型转化等也有深入研究。深入揭示了泥沙起动机理,研究了其统计规律、输沙率与起动的统一、起动的数量标准、非均沙分组起动以及细颗粒成团起动等。深入研究了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在扩散方程底部边界条件、挟沙能力级配、恢复饱和系数、粗细泥沙交换、床沙质与冲泻质统一运动规律等方面有多项突破和创新。所建立的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一维数学模型理论基础强、功能全、泥沙计算详尽、参数固定、通用性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大腾峡、东风、向家坝、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工程泥沙方面做了多项研究。特别在三峡工程泥沙方面,完成了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冲刷预报研究、水库长期使用论证、提出了航道控制调度等。对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及洪水变异、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淮河根治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论文专著
韩其为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美国流体力学百科全书辟专章介绍。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6本。
科研获奖
韩其为先后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2] 。
1.水库冲淤过程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986年获国务院电子振兴小组一等奖
2.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数学模型研究 1987年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数学模型研究 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4.泥沙运动随机理论研究 1992年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
5.泥沙运动随机理论研究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奖
6.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回水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1995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奖
7.流向仪设计制造 1958年获苏联电站部奖章和奖状
论文专著
韩其为 杨克诚 三峡水库建成后下荆江河型变化趋势的研究 泥沙研究 2000
韩其为 周松鹤 三口分流河道整治原则的探讨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9
韩其为 周松鹤 三口分流河道特性及演变规律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9
韩其为 江湖流量分配变化导致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 泥沙研究 1999年10月
韩其为 何明民 底层泥沙交换和状态概率及推悬比研究 水利学报 1999年10月
韩其为 何明民 《泥沙运动统计理论》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韩其为 《水库淤积》 科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韩其为 何明民 《泥沙运动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 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荣誉表彰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