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大师”陈钧德

总共 240 人次访问
创建于2019-09-24 14:05:25
登录移动馆
陈钧德
生于:
1931年09月24日
逝于:
2019年09月24日
性别:
籍贯:
未知 中国 浙江 镇海人
已离开:
4 216
5周年忌日:
剩余 149

生平简介

陈钧德

陈钧德,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创作院特聘画家。出版有多种个人油画集。作品被美国亚太地区博物馆、日本首相、上海美术馆及国内外收藏家和机构收藏。先后在国内、香港、日本、巴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了近年国内外重要展览,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和第八、十届全国美展中作品获奖。

2019924844分在中山医院去世。

个人简介

 

陈钧德,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

系,现为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1981年在桂林举办个展,1990年、1995年先后在香港举办个展,1992年在日本举办个展。参加了近几年国内外重要展览,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和“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获奖,作品被美国亚太地区博物馆、日本首相及港台收藏家收藏。很难用哪一种既有的风格流派给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陈钧德的艺术进行学术界定,尽 管陈钧德的风景油画在中国画坛已有十数年的影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陈钧德的抒情风景画是迄今为止中国画坛上最纯粹的艺术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如《庭院小门》、《帝王之陵》、《云南古镇》、《海滨》、《秋晨》等,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直觉和油画语言上的炉火纯青。明丽响亮的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般辉煌的色彩中显现出中国传统笔墨的内向沉雄:精致如塞尚、马蒂斯、德朗般无懈可击的色块组合中又处处洋溢着中国书法的随意和潇洒。陈钧德非常成功地从他的老师刘海粟、颜文梁、关良手中接过了纯艺术的优秀品格将其发扬光大,并将西方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转换为充满中国文人气质的抒情风格。

艺术生涯

初涉画坛

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群展中,我第一次邂逅陈钧德的油画作品,像被巨大磁场所吸引。我惊异于这位画家的强烈色彩、激越情感以及敏捷聪慧的整体表达。当时是个群展,却只有他一人的作品驻留我脑海,给以有力撞击和至深烙印。自此,我开始关注他的艺术踪迹,寻找他出版的作品,钻研他的创作主张。阅读了他的许多作品后,虽未谋面,对他却渐渐熟悉,其不少作品耳熟能详。有意思的是,我居然还在纷繁的资料中曾遇见过陈钧德从未提及的60年代中后期作品,那是一个时代印记,也是他的青春印记。陈钧德无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界最为活跃的杰出艺术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的《山景》(1973年)、《雪霁》(1977年)、《上海南京路》(1978年)等作品便已初露锋芒,显示了开阔的艺术视野、坚实的艺术根基和独立的探索意志。他早年创作过一幅题为“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1978年)的作品,在一种迷茫的情绪中表达了对普希金雕像被拆除的切身感受。8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创作显得日益气足神旺。那时的中国刚刚从一场浩劫的废墟中站立,伴随着思想解放,种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汹涌而入,纷繁庞杂,令人眼花缭乱。显然,陈钧德也在悉心研究西方现代绘画的源流,熟悉莫奈、塞尚、梵高、马蒂斯,但陈钧德在那一代众多油画家中能够卓然而立,关键在于他在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过程中,坚决摒弃了简单模仿的做法,将自己长久浸淫的中国的艺术精神与西方艺术思想相融合,大胆创新,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直率、刚劲、泼辣的“油彩意趣”。而这种个性特征鲜明的绘画语言,在他的《街心花园》(1984年)、《花房》(1984年)、《云南洱海写意》(1986年)、《香港尖沙咀教堂》(1991年)、《上海徐家汇晨曦》(1991)等作品中都有着极其生动和丰富的表现。

自由不羁

90年代以后,陈钧德的创作进入更加自由不羁的精神状态,笔触雄稳而又舒展自如。


陈钧德画作

我就是在这个时期的1995年,首次去上海延安西路五环大厦的公寓楼里结识了陈钧德。那时陈钧德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授,已经名传海内外,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以及香港地区的多个机构收藏,但是对待晚辈的造访,他温厚、亲切,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朗朗大笑,流露着艺术家的真诚、激越和学者般的沉思。那次的面对面交谈,给我的直觉是:这是一位非常纯粹的艺术家,远离浮华与纷争,不愿在喧闹场合抛头露面,只是甘于寂寞,全身心虔诚地对待艺术,在创作中倾注真切情感乃至整个生命运动。其实,与同时代人一样,他的成长历程、创作探索一样也伴随着新中国曲曲折折的历史命运,也曾有追求理想的热忱,一时的迷茫和失意,但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真正知识分子的品格,不盲从,善思考,很执著。他曾坦承地写下自己的创作感受:“艺道何其崎岖,彼岸更其遥远。不求希望,只因爱恋,尽情劳作,赤诚耕耘……”相比同时代许多画家,陈钧德还给我一个印象,是特别有激情,甚至为激情所燃烧。他的许多风景、静物、人体作品,只是他藉以表达内心思想乃至生命力本身的媒介而已,只是他心灵宇宙积累了巨大能量后的一次次释放。读他的画,往往不由自主地会感动,会沉思,会惆怅,会联想某种激越的、顿挫有力的旋律……

源于实践

陈钧德的许多风景油画都是有迹可循,无论他蛰居上海还是游走天下,其所见所想,常常可以从他的作品里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给予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他的作品总带有无比鲜活的写生气息,

 

陈钧德画作

但他的作品又全然不是照搬写生对象,而有着强烈的完全属于画家个人的内在感受。伫立在他的一幅幅风景油画面前,你不会想着去辨识自己印象中的哪一个具体的地理风景,却情不自禁会被画家体悟、表现的独特景致所感染,所感动。对他那些笔触狂放、色块透明的女人体油画,或寥寥几笔的人体素描,你也很难耽于对现实某个人体的观照,而不由地会对潜伏在画家意识最深处、对女性生命中最原始、最野性、最伟大的力量或情感作探寻。陈钧德的作品就如此这般充溢着生命律动和无可言状的心灵之声。或许,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在一代杰出油画家身上的最直接体现。

陈钧德一向行事内敛、低调,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弗弗西斯,心无旁骛,默默地探索和耕耘,从来不去理会他人的是非议论,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多少报刊、电视主动提出的采访报道均被他婉拒,言及这些,他总很淡然:“不想被打扰,尤其电视台要拍专题,太费时间精力了”。从艺数十年来,他个人画册的出版数量与他的赫赫艺术成就很不匹配。作为一直敬重他艺术和品格的晚辈,我一直想策划出版一本集布质油画、纸本绘画等艺术形式、比较全面反映陈钧德艺术创作成就和风格的画册,希冀他的精湛艺术为更多的人所品鉴和享受。年已七旬的陈钧德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活跃,创作力旺盛,让人深信:他会源源不断有佳作诞生,并攀上新的艺术之颠。

主要展览

1979年 “十二人画展” 上海

1980年 “刘海粟、关良、颜文梁、陈钧德油画联展” 上海

1986年 “首届海平面联展” 上海

1987年 “中国开放后画展” 美国

1988年 “首届中国油画展” 北京,上海

 

1991年 “陈钧德油画展” 香港

1992年 “陈钧德画展” 日本

1993年 “中国油画双年展” 北京,香港。

获奖 “上海现代艺术展” 日本

1994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北京

获奖 “第八届全国美展” 北京

1995年 “陈钧德油画展” 香港

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 北京 参展并任评审

1997年 “上海当代美术作品展” 德国

“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艺术展” 上海 参展并任艺术主持

“上海当代艺术展” 俄罗斯

“第十二届亚细亚国际美展” 澳门

1998年 “当代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 北京 参展并任评审

1999年 “陈钧德油画展” 法国巴黎

“第九届全国美展” 北京,上海。 参展并任评审

“上海美术五十年作品回顾展” 上海

2000年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 北京,上海。 “第八届全国美展”

2001年 “中国当代艺术展” 香港

“中国油画风景艺术展” 芬兰 出版及评论

1980年 <油画艺坛上的一颗新星>; (朱金楼选文<文汇月刊>;)

1982年 <星光灿烂>;(香港<艺术家>;) <陈钧德油画>;(北京<新观察>;)

1986年 <求变才有创造>; (沈柔坚选文<上海画报>;)

1987年 <陈钧德油画选集><;走自己的路>;(刘海粟选文<陈钧德油画选集>;) 上海

1988年 <中国油画集>; 江苏

1990年 <画家的生命向力—陈钧德油画随想>;(王邦雄选文<中国油画>;) 天津

1991年 <陈钧德油画集>; 香港

1992年 <中国大陆中青代美术家百人传>; 台湾

1994年 <中国当代油画集>; 北京

1995年 <陈钧德油画展> 广西

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作品集>; 北京

1997年 <海上油画续集>; 上海 作序

1998年 <当代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精品选>; 广西

1999年 <上海美术五十年优秀作品集>; 上海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集>; 上海

2000年 <中国油画>; 天津<中国当代油画景点解读>; 福建

出版:《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陈钧德》、《陈钧德画集》等。

部分收藏

美国太平洋博物馆永久性陈列收藏

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收藏

日中友好交流协会收藏

国际残疾儿童基金会收藏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先生收藏

日本现任通产大臣渡部恒三先生收藏

国际艺术家协会主席尼尔逊先生收藏

以及美、英、法、德、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际著名人士、实业家、收藏家和艺术家收藏

陈钧德艺术品评

很难用哪一种既有的风格流派给陈钧德的艺术进行学术界定,尽管陈钧德的 风景油画在中国画坛已有十数年的影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陈钧德的抒情风景画是迄今为止中国画坛上最纯粹的 艺术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如《江南古寺》、《帝王之陵》、《庭院小门》、《人·沙滩·大海》、《秋晨》等,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直觉和油画语言上的炉火纯青。明丽响亮如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般辉煌的色彩中显示出中国传统笔墨的内向沉雄;精致如塞尚、马蒂斯、德朗般无懈可击的 色块组合中又处处洋溢着中国书法的随意和潇洒。陈钧德非常成功地从他的老师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梁、关良手中接过了纯艺术的优秀品格 将其发扬光大,并将西方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转换为充满中国文人气质的抒情风格。应该承认,在这一方面,陈钧德不但超越了他的老师,即使在群雄如林的当今画坛上也罕有其匹。陈钧德毕生致力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探索,他把美创造到令人目眩的极致,以致使某些作品多少有过份的唯美和矫饰的倾向而削弱了美的纯度。陈钧德不追赶任何艺术潮流的态度正好为他的成功划上一个句号:他必将在二十世纪末中国五花八门的艺术潮流中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 (苏旅 1994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