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金同稷(1931年9月20日—2021年9月11日),回族,出生于上海市,安徽芜湖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土木系,教育家,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中共辽宁省委第六、第七届候补委员,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人物生平
1949年9月至1953年7月,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完成本科学业,毕业后留校参加工作。
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3月至1984年2月,任大连工学院水利系副主任,代系主任。
1984年2月至1985年9月,任大连工学院副院长。
1985年9月至1990年8月,任大连工学院院长、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1990年8月至1991年12月,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1991年12月至1995年11月,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1995年11月退出领导岗位。
1996年4月退休。
曾任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美合作“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中美顾问委员会委员、中方首席代表,辽宁省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21年9月11日7时48分,金同稷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享年90岁。
人物成就
金同稷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结构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主持“营口闸水利交通枢纽工程”扩大初步设计,参与黑龙江省“八楞山水库工程”设计工作,1973年主持大连市“碧流河水库及引水工程”初步设计,并拟定“碧流河大坝土面坝段三维线性静力分析与三维动力区线性分析”研究报告。参加多项科学试验工作,其论文《土石坝三维非线性地震应力分析》是我国在该领域中较早的研究成果之一。编有《混凝土坝的温度裂缝及其控制措施》《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参与编写了全国通用教材《水工建筑物》等书籍。曾讲授水工建筑物、土石坝的应力与变形、水利工程施工、施工组织与计划、水工专题等课程,并指导硕士研究生。
他提出面向经济建设,“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他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尤其是应用理科的建设,倡导学科交叉以增强工科学科的发展潜力,较早提出学科间交叉渗透的“学科群”建设概念。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思政学科建设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常向师生作形势和政策解读报告,较早提出在学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概念。强调行政、后勤工作要为教学、科研一线服务并身体力行。多次率团赴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交流访问,为学校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校际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