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陈潮祖教授于11月21日下午2时36分,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9岁。在中医病机与治法、方剂的理论和临床研究领域,陈潮祖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诣,同行称之为“跨世纪最伟大的中医药学家之一”。其编著的《中医方剂与治法》印数达80余万册,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中医学生人手一册。
叶落归根:近几年仍在研读解剖学
“父亲是因为肺部严重感染,呼吸衰竭去世的。”陈潮祖教授之子、北京同仁堂陈述医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今晚(22日),父亲的遗体将在家乡宜宾火化。“父亲去世,是一件非常悲痛的事情。”
这两天,陆续有学生前去吊唁,见陈潮祖最后一面。
陈述说,近几年陈潮祖离开了诊台,但他不忘医学,一直在研究西医解剖学,也在各种场合倡导、传播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他认为中医应该了解西医,西医也应该了解中医,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父亲有很多学生,有学术传承人,留下了很多著作,后代也在从医。”陈述表示,对此家人感到慰藉,家人希望陈潮祖的学术思想、医德医风得到传承。
陈潮祖 成都中医药大学供图
学术成就:曾荣获四川省卫生事业终身成就奖
21日22:05,成都中医药大学官方悼念陈潮祖:一身傲骨,两袖清风,唯有桃李满天下,百年人生,千古文章,留得著作遍宇内。缅怀陈老,一路走好。
“又少了一位大师,一路走好。”“后世之中医人继续秉承您的中医精神和风骨。”“刚买了陈老的书,一定好好拜读。”记者看到,有不少网友通过社交平台表达对陈潮祖的哀思。
“那一口浓重的宜宾话,至今还萦绕耳边。”许多中医界人士通过社交媒体悼念陈潮祖。“惊闻恩师仙逝,立即暂停门诊,赶去见了恩师最后一面,在回程的车上,悲从中来,情绪失控,几度涕泪交加!”他的学生叶明军说。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授杨桢说:“跨世纪最伟大的中医药学家之一,陈潮祖先生今天仙逝,《中医方剂与治法》是他的大作。
成都中医药大学方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陈潮祖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的创始人,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3月被授予四川省卫生事业终身成就奖。其在中医病机与治法、方剂的理论和临床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诣,在全国中医学界享有盛誉。尤其是编著的《中医治法与方剂》已修订至第5版,印数达80余万册,并被译成日、韩、英等多版本发行,影响了多个国家的数代中医学者。
陈潮祖(陈潮祖医学论坛供图)
学术继承人:在老家开办中医培训班,无偿给乡亲看病
“他的家我去过,在宜宾李场镇。”陈潮祖教授学术继承人、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医史文献系主任宋兴教授介绍,虽然那是一个比较偏的地方,但也是鱼米之乡,非常优美。
年轻时,陈潮祖在师范学校学习,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当时的成都中医学校学习。“1957年考到我们学校,因为文化功底深厚,是进修班的第一名。”学校看重他的才华,让他破格留在学校从事中医教学工作。在这之前,陈潮祖就心向中医。“老师的母亲多病,所以发誓自己要学中医,拜了当地的名师。”
早年间,陈潮祖曾带宋兴等学生回宜宾老家实习,他在当地开办了中医培训班,让学生前去教学和锻炼。不管培训医生还是给老乡看病,陈潮祖都分文不收。“陈老回到家乡,给父老乡亲看病无报酬、无条件的。”
直到最后,陈潮祖都在为中医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奉献。“只要一息尚存啊,你看他写那本书,一直修订到第五版,每一版他都在写啊。”写到第五版的时候,宋兴曾劝阻陈潮祖:“我说您别写了,还是抽一点时间安享晚年。”
陈潮祖(陈潮祖医学论坛供图)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官莉
来源:百家号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