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失散红军马崇德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5日20时去世,享年105岁。
马崇德生前在接受采访时,向镜头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廖尚刚 摄)
马老去世的噩耗一传开,各级各部门都非常关切,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黔东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共黄平县委、黄平县人大常委会、黄平县人民政府、黄平县政协、黄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领导或委派代表分别到位于该县新州镇黄飘村屯上寨马老家吊唁,并送上花圈和慰问金。马崇德老人的遗体将于2022年1月30日安葬。
马崇德网络资料图
马崇德同志出生于1917年1月,是广西乐业县逻沙乡黄龙村棒屯人。1931年,刚满14岁的马崇德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在南昌与红军战斗中被俘虏。在被红军看守期间,马崇德亲身感受到共产党的优待政策和对劳苦大众、工农子弟的深厚情谊,于是,他毅然决然于1932年在湖南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一方面军。
苗族群众掩护马崇德的剧照
1934年10月,马崇德跟随中国工农红军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湖南湘江战役中左腿受伤,1934年秋末冬初时节,由于伤口发炎至溃疡,来到黔东南台江县与黄平县交界的清水江,在淌过冰冷的江水后,马崇德伤口感染更加严重便于大部队走散了。掉队后的马崇德,在吃力地走到黄平县蒙加村凤凰山时倒在路边一块田角里,被当地苗族青年沈光健发现,并冒着杀头危险将马崇德救回家中治疗。
《马红军》电影剧照
为防国民党黔军来搜查,沈光健将马崇德转移到偏僻的一座小庙里隐藏了起来,每天偷偷包饭给他食用和换敷草药。在沈光烈等好心人的关照下,马崇德的伤情才基本好转,体力逐渐恢复。沈光健救治红军的事传出去后,保长逼沈光健要人,沈光健只好逃到谷陇、旁海等地避难,于是马崇德又辗转到炭坑村,苗族村民潘继勇将他收留并继续为其医治腿伤。
马崇德伤口痊愈后,就在黄飘一带以做长工为名,并向人们悄悄宣传红军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激起了苗族群众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志。他的行动被当地“三青团”秘密监视,为了免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1939年,马崇德经人介绍,来到黄平县检察所食堂以做饭为掩护,又在这里潜藏了3年。之后再次回到黄飘,到乡公所食堂任火夫,直到新中国成立。
百岁的马崇德经常与老伴到田间种植蔬菜,享受幸福时光(廖尚刚 摄)
解放初期,当地群众竭力向人民政府反映马崇德是红军留下来的革命同志。当时的黄飘乡指导员张以庆和谢吉贵动员马崇德出来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不愿出来增加人民政府负担,就谢绝了工作安排。在土地改革时,党和政府给他分了几间瓦房和较好的田地,不久还与当地一位王姓的苗族姑娘结婚成家,从此在黄飘屯上寨安居乐业下来。由于马崇德经常在当地给群众讲述共产党和红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的动人故事,所以当地许多人都称他为“马红军”。
1987年,经中央批准,马崇德被认定为失散红军。截至2021年底,马崇德老人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唯一健在的失散红军战士。“马红军”扎根苗乡充满神奇而又平淡的人生,在当地民间里广泛传述着。2010年,由潘洪波编剧,陶明喜导演,舒耀瑄、杨紫茳、阿幼朵主演的电影故事片《马红军》被搬上银幕,在全国公映后,大家才知晓马崇德战争时期的故事,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奋斗不止。
马崇德拿着电影《马红军》播放光碟在给人们介绍当年的故事(网络资料图片)
马崇德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是黄平人民学习的革命先辈,是黄平人民的骄傲。马崇德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深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老同志。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马崇德同志的崇高品德、革命情操、优良作风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马崇德老人,请一路走好!
来源:黄平微讯
作者:廖尚刚
编审:吴国桢
统筹:杨 勇
原标题:《痛惜!黔东南“马红军”逝世,享年105岁》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