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萝达(1920.12.10生人 ),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妇产科学专家。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任上海医学院附属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助教、住院医师。1958年,西迁参与重庆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建设,历任重医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领衔建立重医附二院妇产科教研室。擅长诊治瘘管和难产,在全国首次提出“头位难产”理论,并提出了头位分娩评分法,较好的估计分娩预后,及时发现头位难产。主编有《难产与围产》《头位难产》《难产理论与实践》(中、英文对照本)等著作,撰有《头位难产与头位分娩评分法》等论文。1981年、1982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90年代初,被评为中国有杰出贡献的产科专家;2012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委会授予的“林巧稚杯好医生”称号。
凌萝达1920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任上海医学院附属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助教、住院医师。新中国成立后,她响应号召,西迁重庆参与重庆医学院建设,历任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
直到现在,凌萝达仍然记得刚看到建设初期的重庆医学院的情形。从繁华的上海到当时相对艰苦的重庆,“周围是成片的农田、泥泞的道路和荒芜的土地。”
面对环境、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她来不及去适应,满脑子都是建设医学院。“没有什么比抓紧时间建设一所服务西部人民健康的医学院更迫切了。”
在重庆,凌萝达起早贪黑,日常工作之外,还要加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之中。即便是这样,她也丝毫不觉得辛苦,内心唯一信念就是把学校和医院建设好。
80年代,原卫生部委托重庆医学院附二院举办了五届全国难产学习班,主要介绍头位难产。为满足基层产科工作者的需要,凌萝达又走访各地,举办难产学习班20余次,在全国各地培训产科医生。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头位难产和头盆评分理论逐渐得到国内外产科界的关注和认可,指导了无数产科医生,挽救了很多产妇和围生儿。
凌萝达教授从风华正茂到两鬓霜雪,从医执教近七十载,她将自己火热的心和美好的芳华献给了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为中国妇产科事业特别是难产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愿凌罗达教授一路走好!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