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13时05分,平潭“00后”少年周博为眼角膜捐献手术顺利完成,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医生正在为周博为进行眼角膜捐献手术
“三年前,因为志愿者捐献的心脏,博为得以延续生命,我那时候就想,儿子接受了这样的恩惠,如果有一天他离开我们,一定要将这份爱延续下去。”在现场,周博为母亲哽咽道:“只是没想到,儿子走得这么突然。”
2002年初夏,周博为出生在平潭,不久后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
在家人的奔波治疗和悉心照料下,周博为逐渐长大。虽然先后经历数次手术,但他依然坚强,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从小就很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因为病情在家学习,还一直坚持和老师保持联系,确保自己的学业能够跟上进度。”周博为亲属说,如果一切顺利,今年6月,孩子就要高考了。
意外发生在昨日早上,晨起洗漱的周博为突发不适,心脏骤停,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强忍着悲痛,周博为父母向医院表达了捐献孩子器官的意愿:“能捐的器官都捐。”
母亲眼中噙着泪,一遍遍念着,虽然还没有来得及跟孩子提,但坚信善良的儿子一定会赞同这个决定。
在实验区红十字会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协调员的见证下,周博为父母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
“周博为是平潭首例眼角膜捐献者。”实验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李静雯说,由于心跳已经停止,经过评估确定其他器官无法捐献,但他的眼角膜,能帮助至少两个人重获光明。
“希望接受博为眼角膜的人,能够替他继续看看世界。”善良的母亲说。
记者手记
让爱延续
守望美好
“希望接受博为眼角膜的人,能够替他继续看看世界。”采访中,眼前这位善良的母亲,在悲痛中为儿子作出捐献器官决定时的坚定,给记者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她打从心底认为,孩子接受了别人的馈赠,离开时,也应该做些什么,去帮助更多的人和家庭,让这份爱得以延续。
当一个人的生命衰竭时,将器官无偿捐献,使他人获得重生,这是生命的礼物,也是生命的延续。三年前,博为获捐心脏重获新生。如今,他的父母决定捐献博为的器官,留给这世界温暖和希望。他的生命,正用一种别样的方式重新绽放。
许多人都对“遗体捐献”的话题讳莫如深。但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观念,用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方式,把沉默的告别换为生命的续章。
这个春天,博为走了,但他把光明留给了人间,继续守望着这个世界的美好。
感谢博为和他的父母,用大爱善举,弘扬了器官捐献这项造福人类、延续生命的事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改变观念,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