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2月10日,石玉昆导演的儿子石天然先生通过社交媒体向外界宣告:1月28日,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于阿联酋迪拜,享年78岁。 石导去世的半个月后,戏曲界才惊闻其猝然长逝,为梨园痛失巨擘,悲恸不已。今天是石导去世的一周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石玉昆导演。
石玉昆导演
一双“魔术手”,铸就一传奇
出身京剧世家,工武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和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师承石君楼、钱富川、孙盛云、沈三玉、耿明义、薛沐、方传芸等。国家一级导演。代表作品有京剧《骆驼祥子》《宰相刘罗锅》《洛神赋》《成败萧何》《王子复仇记》《无旨钦差》《三寸金莲》《未央天》《钗钿情》等。
石导曾多次荣获中国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十大精品工程”、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戏曲大奖、中国戏剧节最佳剧目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中日韩国际戏剧节荣誉奖、法国巴黎第四届中国戏曲节塞纳大奖、英国2011年爱丁堡戏剧节先驱天使奖以及文华导演奖、优秀导演奖和江苏、浙江省多项艺术奖励,并多次赢得台湾国光国剧团的高度褒奖。
2020年的开篇,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拉开序幕。万家团圆的新年,被「新冠肺炎」的疫情通报占据,这场疫情蔓延全球至今,在一整年“戴口罩”的日子里,全国奋力打赢这场新冠病毒的防疫攻坚战。
2020年2月10日,石玉昆导演的儿子石天然通过社交媒体向外界宣告:1月28日,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于阿联酋迪拜,享年78岁。
那时,全国封城,没有举办任何的悼念活动。疫情期间,遵照家属意愿,丧事从简。春节期间听闻这个消息,众人悲痛万分,大家选择在各网络平台追思石导。
公元甲午年,奔赴百里,初识于沪。 相识十六载,青山依旧,故影还熟。 惊闻君噩耗,悲泪沾满襟。 惟古昔以怀今,心徘徊以踌躇。 忆往日,各抒己见辩艺论,为艺创新育新人。 方今国难在当前,数亿国人共渡关。 唯以悼文,遥奠亡灵。 愿君早安息,天堂享乐宁。
斯人已逝,经典永存
细数近二十年的合作里
他用一双“魔术手”
铸就了浙昆昆剧的传奇
2005年 他让创排“十年磨一戏”的《公孙子都》同年列入文化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的首批重点剧目,2006年获第三届中国昆剧节优秀剧目奖,入围“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榜首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大奖”,2009年获法国塞纳大奖。
2009年 他让昆剧《红泥关》耳目一新,经典重塑。在原剧基础上,留精华,弃糟粕,坚持以唯物史观去揭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将经典作品重塑回归舞台。
2013年 他让《十面埋伏》浓缩成两个小时左右的戏剧,讲述韩信一生跌宕。
2014年 他让新编剧目《红梅记》行当齐全,重绎经典,为浙昆第五代“万字辈”传承人量身打造。在重树品格的同时,更表达了对中国戏曲舞台艺术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对昆剧舞台作品回归本体、回归剧种的一次践行。
2017年 他让原创昆剧《钟楼记》(圣母院),世界非遗演绎世界名著,让中国传统戏曲走向世界。
2017年8月21日-《钟楼记》主创会议-
他,在当今戏曲界堪称是全能导演,
创作了电视剧、戏曲等作品近百部。
他,把握戏曲美学精髓,尊重历史发展规律。
他,在追求现代化、戏曲化之外,
将戏曲舞台更加丰富化,
对今后戏曲舞台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怀念过往,感恩付出。
愿您安详、一切安好。
文章来源 || 浙江昆剧院&网络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