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2020年12月26日,美国知名华人社会活动家杨雪兰在纽约去世,享年85岁。
公开资料显示,杨雪兰,193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吴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副总裁、美国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生父杨光泩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因在太平洋战争中拒绝向日军投降,被秘密杀害,继父顾维钧被誉为“中华民国外交第一人”,母亲严幼韵为上海名媛、复旦大学首批女学生之一、联合国礼宾司官员。
虽然没有像亲生父亲杨洸生和继父顾维钧那样成为真正的外交家,但杨雪兰生前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被称赞为“文化外交”使者。
杨雪兰
推动通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
杨雪兰毕业于维斯理女子学院(宋美龄、冰心皆毕业于此),后进入格雷广告公司工作30余年。80年代末期,杨雪兰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任副总裁,成为通用汽车历史上首位亚裔女性副总裁。
这是她事业上的一个新起点,她成了当时通用公司3位女性副总裁之一,并在之后通用汽车进驻中国市场里扮演了关键角色,推动了高达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见证了上汽通用汽车合资企业的建立和第一辆中国生产的别克汽车投入市场。至今,中国仍然是通用汽车最大的销售国。
2015年,她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
1990年杨雪兰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文化外交使者
杨雪兰不仅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社会活动上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她致力于促进中美双方文化交流活动,当起了“外交官”。
1989年,杨雪兰和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等著名华人一起创办了美籍华人组织“百人会”,杨雪兰曾任“百人会”第一任主席。该会致力于加强美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美国华人全面融入美国社会。此外,杨雪兰曾长期担任美中文化协会主席,在中美间促成了多场文化交流活动。
1996年初,英国方面邀请马友友在1997年香港回归那天参加演出。杨雪兰知道后,跟马友友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一名华人,你应该参与中国方面的演出。”
演出什么曲目呢?几番讨论后,他们想到了中华文化的象征——编钟。杨雪兰便给著名的华人作曲家谭盾打电话,商讨写一首编钟乐曲。紧接着,她又赶飞香港,约见了她的老朋友、时任航运集团董事长的董建华,向他提出了演出设想,董建华对此非常支持。
在杨雪兰等人的安排下,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回归晚会上,一排5吨重的编钟出现在舞台上。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在谭盾的指挥下倾情合作,马友友深情地拉响大提琴,开始了与中国编钟的“对话”。
2000年,“百人会”的“美中文化协会”成立,专门负责文化交流事宜。2002年,杨雪兰促成了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前来上海成功举办音乐节一事。她还为国内的文化界人士创造“走出去”的条件,促成歌唱家廖昌永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的合作,为黄豆豆、沈洋、龚天鹏等年轻的艺术家提供赴美交流的机会。
此外,杨雪兰还是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名誉校董。
2015年4月9日,杨雪兰在纽约参加百人会年会
(左起: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基辛格、执行理事邓兆祥、贝聿铭)
曾表示“中美最后会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晚年的杨雪兰,仍关注着中美之间的形势发展。2019年,杨雪兰在接受环球人物网采访谈起中美贸易摩擦时表示,中美最后会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她说:“中美之间的经济、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和美国是两种历史、两种制度。中国刚开放时,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会变得像美国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国现在觉得失望了。我想这是一种误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国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如果两国能友好合作,那是双赢的。从历史到现在,各国之间都会出现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影响到经济发展,影响到美国人民的生活,那美国人民也会反对的。所以,我认为中美最后会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什么能发展这么迅速?我觉得离不开三点:一是国家大、资源多、市场广阔;二是高层的政策、管理比较稳定;三是中国的文化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是很勤劳的民族,很能吃苦。比如搞建设,一栋楼,非常快就建起来了。我在上海这些年,眼看着上海一天一个变化,速度之快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建设。”
杨雪兰对继父顾维钧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她说顾维钧生前曾说:“外交上不能指望百分之百的赢,只要能实现51%的目标就是赢了”,杨雪兰很以为然,“我认为他的意思也就是要寻求‘双赢’。中美关系就是这样,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指望单方获胜,而是应该努力创建合作双赢的伙伴关系”。
2018年12月,杨雪兰在上海参加顾维钧陈列室新馆开幕活动
红船编辑部了解到,辞世之际,杨雪兰正忙于她的回忆录《从局外人到局内人:寻求共赢》的最终完善工作。在书中,她用亲身经历来阐释着“C的力量”,即文化(Culture)、个性(Character)和舒适(Comfort)。她写道,要成为能够产生影响力并在任何环境中带来积极变化的局内人,必须努力理解文化;建立信任并证明你将他人的利益牢记于心,而非只想着利己,从而展示个性;让别人能舒服地和自己一起工作,哪怕彼此背景不同、差异悬殊,此可谓创造舒适。【资料来源:环球人物网、中国青年报、上观新闻】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