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开讲|抗美援朝,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发表于2020-10-24 08:47:28 | 1431次阅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年前,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昨天,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

同学们,这周全国都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如果不怎么了解这段历史,你们可以看看最近在播放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影视纪录片、电影。首先给大家“安利”两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为了和平》。这两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70年前的这场战争。

喜欢看史料的同学可以选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它主要是由当时拍摄的各种珍贵影像资料、现存的历史档案和实物构成,将整个抗美援朝的过程按时间和事件进程进行了讲述。这部纪录片每集半小时左右,很适合同学们每天晚间完成作业后看上一集;喜欢多一些思考、论述的同学,可以选择《为了和平》,除了珍贵的原始影像外,还采访了在世的志愿军战士,这是一种抢救式的采访挖掘。因为还活着的老战士,最年轻的至少也80多岁了。


如果还想深入了解,或者是从一些细节感受当年的氛围、人物精神、思想情感,已经开播和上映的纪录片《英雄儿女》、电影《金刚川》、《最可爱的人》,都可以去看看。今年,各类与抗美援朝有关的影视剧、书等文艺作品正在陆续上市。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整个国家会如此重视70年前的这场战争?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它?

这,就是今天时事开讲想和大家聊聊的话题。


2

为什么要了解这段历史?

这是因为,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最重要的战争,它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出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出国去参战,为什么要去帮助邻居打仗呢?

这就得从这场战争的背景和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说起了。

1948年,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的人民军一度打下了90%的朝鲜半岛。

当时的世界各国,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大阵营处于对抗和冷战态势。美国时刻想着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从阿留申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都有大量美军驻守,对中国东北、东南、西南三个战略方向构成现实和潜在的威胁,美国政府图谋对中国形成半月形的包围圈,让中国始终处于战争的边缘和危险境地。

朝鲜内战爆发之后,美国趁着前苏联缺席,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成立“联合国军”的议案,这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黑历史(我们曾在9月26日的时事开讲《蓝色防线,守护世界和平》里详说过)。这支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就此开始插手朝鲜内部战争。


3

这一仗,它打出了新中国的地位,堪称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1950年12月6日志愿军收复平壤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正在东欧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消息传来,几千名各国与会代表边鼓掌边高呼“新中国万岁”,时间竟长达十余分钟。

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扬眉吐气的一仗,既打出了国家安宁,也打出了民族尊严,更打出了一支军队面对强敌的自信。

在当时,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美国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武器装备;而中国呢,当年的钢产量仅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某主力军90%的战斗员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所以,麦克阿瑟、李奇微这些从二战中崛起的战绩赫赫的美国名将,一直没将中国放在眼里。

但是,面对着巨大的差距、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英雄的志愿军将士不信邪、不怕压、不惜流血牺牲,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在志愿军的行列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代表“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他哀叹:我们的失败,在于我们没有打败对方,甚至让对方更强大。后来他又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这一仗打醒了敌对势力,让他们看到了新中国的不可辱,也就都不敢轻易来触霉头了。新中国也由此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在决定入朝参战之时,毛泽东说了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如今我们回头去看,发现这句话说得真是太正确了。

此后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4

在我们小时候,课本里有一篇描写抗美援朝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它取自于作家魏巍写的同名报告文学,里面有一段很值得回味: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对于新中国来说,这就是抗美援朝的意义,它打下的,是后方的安宁与平静,幸福与和平。

这一战,让我们到今天都可以以这样安宁的姿态,坐在课堂里,奔跑在操场,玩耍在公园。

美国之所以会如此急吼吼地介入朝鲜内战,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剑指新中国。

朝鲜内战(6月25日)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远东空军便立刻从日本美军基地出发协助南朝鲜作战,直接插手朝鲜内战。并在第3天(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就侵入了台湾海峡,派遣空军部队进驻台湾基地,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直接粗暴干涉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在组成“联合国军”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后,美军不仅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还直逼中朝边境,并且出动飞机多次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当时,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就被多次轰炸。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当时毛泽东说了一句话:晚打不如早打。等以后美国占领了朝鲜,问题会更复杂。

于是,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八个字,就是当时中国参战意图的真实写照,打击侵略、保家卫国。这是一场正义之战。

习总书记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正是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志愿军将士才会有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才能不断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


5

这一场仗,更是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让中华民族在世界面前赢得尊严。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百年,中国及中国人所受的屈辱数之不尽,民族自信已经被种种不平等条约折磨得差不多了,很多人骨子里都有害怕洋大人的意识。但是这一仗,打掉了这种骨子里的怯弱,让之后的中国人彻底挺起了腰杆。

习总书记在10年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这样阐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特级英雄杨根思发出的“三个不相信”誓言,是对抗美援朝精神最好的诠释。

参战前夕,杨根思说下了这样一段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长津湖战役之中,身为连长的杨根思率领战士们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烈对决,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最后他引爆了仅剩的一个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杨根思的事迹影响了许多志愿军将士,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另一位特级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一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四下)的《黄继光》里这么描述: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黄继光牺牲后,战友们从他的包里发现了《杨根思》这本连环画。黄继光参加的正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次战斗。1952年血战上甘岭时,他所在的营负责夺取上甘岭597.9高地,捍卫我方中部防线。身为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缨承担爆破任务,面对敌军突突作响的机枪,黄继光奋不顾身冲向敌军碉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为部队前进开辟了道路。

在抗美援朝过程中,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位位战士舍身忘死,邱少云、罗盛教……涌现出特等功臣231人,英雄、模范410余人。

英雄的精神不朽,英雄的事业永续。特别是在今年这样特殊的年份,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以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为代表,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习总书记说: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