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紀念館巡禮︰祖國•正義•和平

发表于2020-10-05 10:07:54 | 336次阅读

祖國•正義•和平

——抗美援朝紀念館巡禮

仲秋時節,遼寧丹東。英華山靜默無言,鴨綠江浩蕩奔流。

黑色大理石牆體上鐫刻著毛澤東主席手書的8個鎏金大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沿山腳拾級而上,穿過象征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的漢白玉牌樓,高53米、寓意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實現的抗美援朝紀念塔直插雲霄……

9月19日,抗美援朝紀念館經過整修後重新開放。社會各界人士來到這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追思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走進這里,宛若走進一條時光隧道,帶領人們撥開撼人心魄的歷史烽煙,重回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感受70年前那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社會各界群眾在位于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老戰士程茂友肖像(7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2019年10月1日,程茂友(後左一)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使命在召喚︰當年,我們從這里跨過鴨綠江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紀念館內,燈光柔和,戰歌鏗鏘。

兩個黑色鋼爐,相對著倒出紅色鐵水。牆壁上,圖像表明1950年中美兩國實力對比︰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中國60.60萬噸;美國工農業總產值2848億美元,中國只有574億元人民幣……

無論從哪個方面比,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也只是美國一個零頭,當年,我們為什麼要打這場仗?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干涉,以美國為首的由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全面投入戰爭,美第7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不顧中國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悲傷的民眾、毀棄的房屋、彌漫的硝煙、冰冷的數字……記錄著、控訴著美軍的暴行︰

——1950年8月27日10時5分,4架美國軍機侵入遼東省臨江縣(今吉林省臨江市),對縣城及附近車站侵犯掃射,擊毀機車;

——同日16時40分,2架美國軍機侵入安東機場,通過機槍掃射,打死3名工人,打傷19人;

——8月29日17時45分,4架美國軍機侵入安東市(今丹東市)境內,盤旋偵察後向民船射擊,打死漁夫4人,打傷7人……

“這是美軍轟炸機轟炸丹東市的景象,”講解員高真真指著一組黑白照片說,“我爺爺當時18歲,在丹東市三馬路的商鋪做學徒,他僥幸躲過飛機轟炸。他回憶說,當時地下被炸出一個很深的大坑,鮮血把坑里的積水都染紅了。”

面對美國侵略,應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為維護正義,保衛中國領土安全,捍衛和平,中共中央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被迫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過江,為了保家衛國。“當天晚上,大部隊踏上鴨綠江大橋,不少人一邊走一邊回頭看,我問我的戰友王哲厚,你老回頭看啥?”95歲的志願軍老戰士王鳳和回憶說。

“王哲厚說,祖國的大好河山,我還沒看夠啊。”王鳳和寬慰他,“就是為保家衛國,咱才出國作戰,等仗打贏了,回來坐著火車看,坐著飛機看,看個夠!”

——過江,為了反抗侵略。雄壯的歌聲回蕩耳邊,89歲的志願軍40軍118師354團戰士程龍江目光炯炯,仿佛又回到那金戈鐵馬的年代︰“救朝鮮就是救中國!新中國剛成立,誰來侵略都不成!”

——過江,為了維護和平。“805步,鴨綠江橋十幾分鐘就過去了。”90歲的志願軍老戰士程茂友對當年過江的情景記憶猶新。入朝當天,他在隨身日記本里寫下這樣一段話︰“親愛的祖國,為了你的安全和朝鮮人民不受災難,為亞洲及世界的和平,我們暫時和你告別了。親愛的祖國,再會吧!”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70年過去了,鴨綠江依然煙波浩渺,丹東三馬路如今已是繁華的商業區;王哲厚最終沒有回來,第二次戰役中,他犧牲在朝鮮戰場;被美軍炸斷的鴨綠江大橋仍留在江心,無言地訴說著那段歷史。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老戰士程龍江肖像(9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老戰士程龍江在家中看報休息(9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老戰士王鳳和肖像(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血染金達萊︰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紀念館內,一處落地玻璃櫥窗里展出的中美兩軍裝備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牆上一邊掛著美軍現代化的武器、制作精良的皮靴、大衣、手表、指南針等用品,另一邊則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萬國造”的槍支、單薄的軍裝、黃膠鞋……

牆上一張“志願軍一個軍(員額約5萬人)與美軍一個師(員額約1.7萬—2.5萬人)重型裝備對比”圖則更為直觀地顯示了雙方裝備的差距︰

美軍各種坦克149輛,裝甲車35輛,榴彈炮72門,高射炮64門,聯絡飛機22架;

我軍這些裝備後面標注的數字均是︰0。

無論從哪個方面比,交戰雙方武器裝備水平相差都如此懸殊,我們為什麼能打贏這場仗?

答案,在被鮮血染紅的金達萊花里,在從戰場凱旋的老兵記憶里,在共和國歷經70余載風雨而愈發燦爛輝煌的史冊里。

——和平之師必勝。山風呼嘯,雪花飛舞。山坡上,志願軍戰士們架著步槍,匍匐在雪地里,保持著戰斗姿態,身上落滿積雪。紀念館里,還原了長津湖戰役的場景。

“氣溫大約有零下40攝氏度,很多戰士為避免被敵人發現,趴在雪地里被凍死。”親歷了這場戰役的91歲志願軍老戰士常宗信眼含熱淚回憶說。

長津湖戰役扭轉了東線戰局,保障了西線志願軍作戰部隊的側後安全。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功顯赫的美軍“北極熊團”全軍覆滅,團長被擊斃,團旗被繳獲。

“咱們裝備是沒敵人好,但當時大家都有一個信念︰守住陣地才能保衛祖國,把敵人打跑了,咱們才能有太平日子過!”70年後的今天,常宗信語氣堅定地說道。

——正義之師必勝。“英勇前進,將紅旗插到解放的陣地上。”一面褪色的軍旗(復制品)擺放在展櫃里。1952年11月,志願軍戰士將這面旗插上了上甘嶺主峰。志願軍與強敵浴血奮戰43個晝夜,這面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戰旗上,留下了381個彈孔,始終屹立不倒。

“這是上甘嶺上被炮彈炸得粉碎的岩石和彈片,戰役中,敵人向這塊不足4平方公里的高地發射炮彈190多萬發,炸彈5000余枚,把山頭削低了2米,翻起了1米多厚的碎石。”紀念館文物保管科科長齊紅說。

“為了世界革命,為了戰斗的勝利,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犧牲前,邱少雲在入黨申請書中這樣寫道。

把邱少雲遺體抬下戰場的志願軍老戰士韓遠泉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老淚縱橫︰“邱少雲遺體下面,是四條長、寬約15厘米,深約3厘米的土槽。這四條土槽是邱少雲在全身著火後,在凍土上手抓腳蹬所留下的。他的鞋子被燒沒了,衣服和身體被燒得糊在一起。”

邱少雲、黃繼光、孫佔元……壯烈犧牲的英雄們和這場舉世聞名的戰役一同,被人們永遠銘記。烈士們的鮮血,也向我們講明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斗爭的正義性。

——人民之師必勝。“抗美援朝運動館”中,一張“香玉劇社”號米格—15飛機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戰爭打響後,28歲的豫劇演員常香玉決定義演籌錢捐贈一架戰斗機。半年時間里,她帶領香玉劇社走過大半個中國,靠義演捐款兌現諾言。

參軍、參戰、支前、捐款捐物、為志願軍炒面、給將士們寫信、慰問演出……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有力支援了一線作戰,也促進了國內各方面工作的開展。

炮火把天空映成了紅色,一群志願軍戰士頂著槍林彈雨,搶修鐵路,搶運物資……紀念館內一組雕塑再現了當年活躍在朝鮮戰場上的“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的場景。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897部隊火車副司機關雲慶常年奮戰在運送軍火和物資的運輸線上,對此感觸頗深︰“白天進山洞躲避,晚上罩上防空簾運輸,我們運送的不僅是軍需物資,更是戰爭勝利的希望。”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兩水洞、雲山城、清川江、長津湖、上甘嶺……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成千上萬的志願軍戰士把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眷戀,刻寫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深刻證明了並將繼續證明著︰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老戰士王鳳和在家中看報休息(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關雲慶肖像(2018年11月13日攝)。新華社發

遼寧省丹東市消防救援支隊隊員在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回望與遠眺︰耄耋老兵的百年家國夢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入朝參戰的部隊共計290萬余人次,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共斃傷俘敵71萬余人,志願軍自身傷亡36萬余人……”

紀念館尾廳的牆壁上,這組數據記錄了歷史。當年,這場戰爭給後人留下了什麼?

——這場戰爭,為我們留下了和平的發展環境。戰爭結束後,彭德懷感慨地說︰“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張愷新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場戰爭,保衛了新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安全,重新樹立起中國的大國尊嚴,也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這場戰爭,為我們留下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鋼鐵長城”。“我成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司令官……”“聯合國軍”第三任總司令馬克•克拉克上將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抗美援朝軍史專家、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齊德學說︰“這場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也錘煉鍛造出一支經過嚴酷戰爭洗禮的人民軍隊。有了這支能打硬仗、敢于勝利的‘鋼鐵長城’,中國便不會懼怕任何人任何勢力的挑釁!”

——這場戰爭,為我們留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紀念館牆上,紅色大字書寫的抗美援朝精神格外醒目︰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自1993年新館開館以來,前來參觀學習的各界群眾超過1200余萬人次,很多人被志願軍的精神所感動。抗美援朝精神感召和鼓舞著我們,克服前進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抗美援朝紀念館館長劉靜媛說。

鐵馬秋風遠去,壯士雄心未已。

1950年至1953年,英勇的志願軍戰士過江殺敵,今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之奮戰的祖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他們御敵寇、抗外辱為之捍衛的祖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撫今追昔,老戰士們心潮澎湃。

——抗美援朝精神,激勵著我們為建設強大國防不懈奮斗。“只有祖國強大了,別人才不敢隨便欺負咱。我希望,未來咱們的國防更強大,軍隊更強大,保衛好國家和人民。”生于1931年的志願軍老戰士王竭說出對未來的期待。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衛和平是人民軍隊之責。今天,人民軍隊正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

——抗美援朝精神,激勵著我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曾兩度參加國慶觀禮的志願軍老戰士常宗信感慨地說︰“馬上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我為國家繁榮昌盛感到驕傲,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也要實現,我們這一代人可能看不到了,希望年輕人拿好接力棒,把中國建設得更富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有過撼天動地的壯舉,有著排除萬難的精神,中國,正步履鏗鏘地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

——抗美援朝精神,激勵著我們珍愛和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奮斗。所在連隊原有約200人、活下來的只剩18人,志願軍老戰士趙繼勝更知道和平的寶貴︰“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需要珍惜和保護好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我希望未來的世界,不再有戰爭。”

鑒往知來。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發展權利不容侵犯,中國人民同其他國家人民的交流合作不容破壞,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不容破壞!只有各國人民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才能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虎山長城巍峨佇立,錦繡江天秀麗如昔。70年彈指一揮間,任歲月流轉,記憶銘心刻骨,追思從未遠離,那些為了祖國、正義與和平捐軀赴國難的英雄們,始終激勵著億萬中華兒女,齊心團結緊,築起新長城,守衛好壯麗河山,建設好幸福家園!(參與采寫︰丁非白、于也童、吳子鈺、劉一諾)

社會各界群眾在位于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抗美援朝紀念館內陳列的“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大型裝置(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位于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塔和紀念館(8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社會各界群眾在位于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位于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里的英烈牆(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抗美援朝紀念館外的國防教育園(8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向美軍進攻的情形(1951年攝)。新華社發

這是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願軍隊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新華社發

1958年10月26日,列車駛過鴨綠江畔的凱旋門,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回到祖國懷抱。新華社發(抗美援朝紀念館供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