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东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和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才同志,于2020年9月27日23时45分在长春逝世,享年90岁。
陈才193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5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并留校任教。
1955年,陈才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经济地理学专业学习, 1960年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据东北师范大学报道,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期间,“1957年11月作为留学生代表之一,在莫斯科大学聆听了毛主席对中国留苏学生的讲话”。
陈才是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在国内首次开设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课,并通过长期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以经济地域与经济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论为主线,以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条件和机制、区域产业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经济地域系统结构与类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体系。主编了《区域经济地理学》、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世界经济地理(上下册)》、《苏联经济地理》等著作。
据东北师范大学:陈才是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研究的先行者,在推动中国恢复经图们江通日本海航行权利、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的资深和权威专家,撰写的咨询报告《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几点战略思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离不开内蒙东四盟市》,获得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采纳,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自幼对地理感兴趣,早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就爱读地理方面的书籍,也喜欢绘制地图。”陈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据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报道,出于由来已久的兴趣喜好,1948年,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读书的陈才在面临史地科分系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地理系,从此开始了自己与地理结缘的一生。他认为,实践是对科研以及教学内容的践行与考察,不赞成为科研而科研、盲目承担科研课题的做法。“我的学生我都带他们进行科研实践,每次实践都有相应的课题,他们的博士论文也全都是联系社会实践和相关理论展开的,非实践得来的结果哪有说服力?”
陈才从教近70年,他说,“我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在这片沃土上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助教班和骨干班学员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讨论,我都认真对待,通常要付出5至10倍的精力去备课,力争使每一轮课都能提高新的水平,增添新的内容。”
特别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视频、文字内容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