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证实,该院退休教授、我国著名建筑历史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罗小未,6月8日6时30分在上海家中逝世,享年95岁。
据同济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资料,罗小未生于1925年9月,广东番禺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1952年以来,她长期在同济大学任教,组织编写了影响至今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材、《外国建筑史图说》等,还为建筑界培养了大批后学,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常青。2015年,《罗小未文集》出版,郑时龄院士在《代前言》中提到,她长期引领教学、提携青年,是同济建筑系唯一被称为“先生”的女教师,也是可以与贝聿铭等建筑大师站在同一高度的理论研究者:“她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渊博的学识,还有她的睿智、教养、研究方法和大家风范。”
罗小未在国内建筑教育领域多有创举罗小未的建筑教育生涯始于母校圣约翰大学建筑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她成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的创始人与核心人物,并长期任教于该校。如今,她的多位学生已成为教育、学术和管理领域的骨干,其中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常青。
上世纪40年代的罗小未郑时龄曾撰文介绍,导师罗小未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将西方建筑历史、理论和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也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课程的教师。由于当时文献资料短缺,她就自编教材和图册、制作幻灯片。1982年,由她组织编写的同名教材正式出版,经过修订再版之后,在全国300余所建筑院校中沿用至今。
1956年,罗小未正在给学生上课。图片据同济大学官方微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李振宇也曾公开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罗小未从国外出访归来,在学校内办公开讲座,当时教室里人头攒动,连玻璃窗外都站满了学生,“记得罗先生的小标题有‘波士顿的提问’、‘墨尔本的启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现代主义之后的新的建筑观在影响着同济人,在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学人……”致力于城市文化与历史建筑保护身为外国建筑史专家,罗小未着力引进西方的建筑学术思想,但也一直反对外国建筑史研究的“欧洲中心论”,很早就把目光拓展到伊斯兰建筑、非洲建筑和亚洲建筑,并在西方世界传播中国的建筑文化。她的学生、同济大学现任常务副校长伍江回忆说:“她从来不拘泥于某一个领域,说我是外国建筑史老师,我就只教外国建筑史。比如我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研究、对于上海建筑的研究,就是罗先生开拓的。”记者了解到,除了在学术层面关注上海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罗小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还亲身参与了上海市一系列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的建立,以及上海外滩、新天地等历史建筑的修缮再生指导工作。2008年,由20世纪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电影院停业改建,罗小未曾以八旬之龄爬上3层楼高的脚手架,确认建筑的细节,指导保护性整修,感染了许多后辈。与人交往有风范 晚年仍优雅从容罗小未曾获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等荣誉称号,担任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常委等职,并被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院士(Hon.FAIA)。1995年退休后,她仍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直到近年身体欠佳,才逐渐减少出行。在她的学生李振宇看来,“罗先生是永远优雅的罗先生”。在不同场合见到她时,罗小未总是非常热情、乐观、优雅有风范。2013年她因病住院,时间长达一年,但到医院探视时,躺在病榻上的罗小未,银发一丝不乱,没有一句对病痛的抱怨。他说:“这样的从容和优雅,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学习的。”罗小未的另一位学生、同济大学教授卢永毅也曾撰文表示:“作为学生,受罗先生的教化的其实不限于学术与教学。”她热爱生活,注重仪表,学过芭蕾,当过羽毛球运动员,还曾被国立音专声乐系录取,这些都为她的学生们提供了关于个人修养的经验。与同济教授李德华伉俪情深七十载罗小未的爱人李德华也是圣约翰大学老生,参与创建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曾任该校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多年好友朱亚新曾有一联“濡沫风雨六十载,比翼金砖;切磋教育终生事,遍栽桃李”向这对国内建筑界的贤伉俪致敬。
李德华、罗小未(右)伉俪在新书发布会上。图片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官网2015年11月,在罗小未的九秩之年,汇集其半生学术研究成果的《罗小未文集》出版。8个月后,《李德华文集》首发式举行。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社特别推出了套装——将《罗小未文集》《李德华文集》缠绕以格子围巾纹样的腰封,合装进函套,围巾的图案取自当年李德华自己设计、送给新娘罗小未的原物件。2017年3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隆重举行了“李德华罗小未设计教席——刘克成教授受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宣告这个由校友捐资设立,由李德华、罗小未同意冠名的高校教席正式启动,这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尚属首例。今后,该院将每年邀请国内外各一位著名的建筑、规划、园林设计名家,执教本科生或研究生一个学期的设计课程。
来源:南方都市报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方面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原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原院长,E-Learning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申瑞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5月26日17时41分在上海仁济医院逝世,享年53岁。
申瑞民。中国教育网 资料图
为缅怀申瑞民同志,纪念他为学院、学校及社会作出的贡献,学院兹定于2020年6月9日(星期二)上午10时整,在上海交大长宁校区(法华镇路535号)召开“申瑞民同志追思会”。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方面介绍:申瑞民同志长期工作在科研教育第一线,为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探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担任学院领导工作期间,他始终重视科技研发和教学规范建设,贯彻“学海无涯,网络无限”的教学理念,营造团结奋进的治学育人环境,带领学院师生把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院。同时,申瑞民同志以服务学校为己任,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公开资料显示,申瑞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远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Intel-SJTU 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获得 Intel研究基金,AT&T教育基金,IBM-SUR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大主题,国家科技攻关,上海市教委,科委科研资助。荣获2004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第三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2007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图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